正文

财政收支(3)

解读中国经济指标:在数字中锁定投资机会 作者:(英)欧乐鹰


长期来看,赤字或盈余也会导致中国的国家债务相应增加或减少。中国的公共债务数据一向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果财政部的数据可信,2010年年底中央政府债务总计才不过6.8万亿元,仅相当于GDP的17%。但这一数据严重低估了政府债务的规模。要想正确解读中国的公共债务,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早在金融危机期间,地方政府债务就已初具规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2008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总计4万亿元。此外中国银监会称,地方政府在2009年和2010年的间接贷款规模为7.7万亿元,因此,截至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约为11.7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GDP的29%。

政府所购买的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政策银行所发债券总计5.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3%。

20世纪90年代,财政部为支付银行系统资本重组成本发行了债务,同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手后尚有银行坏账仍未消化,这两类债务相加总计3万亿元,占GDP的8%。

2011年年初,铁道部债务规模总计高达1.8万亿元(占GDP的5%),这部分债务主要是在为高铁网络落实投资资金期间积累起来的。

再加上2009—2010年间大规模放贷之后银行系统积累起来的坏账,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的债务规模占GDP的比例可能接近75%,而不是官方统计的17%。

但即便债务比例果真达到了75%也不足为奇,美国的债务比例为92%,日本更是高达220%。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的借款成本较低,而且几乎所有的债务都是以人民币计价,因此,大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债务水平尚无近忧。但考虑到实际债务水平远远超出官方数据,这势必会制约政府调动政策工具的空间。举例来说,在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央行在决定要不要加息时,就要顾及到加息对政府借款成本的影响。大部分医疗及教育资金都是由地方政府承担。如果偿债成本偏高且资金来源有限,那么地方政府为改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