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客货运输量(1)

解读中国经济指标:在数字中锁定投资机会 作者:(英)欧乐鹰


市场敏感度:低

指标含义:公路、铁路、民航及水运的货运量(亿吨、亿吨公里)和客运量(亿人、亿人公里)。

中文链接:www.stats.gov.cn

英文链接:www.stats.gov.cn/english

发布时间:通常会在至少一个月后发布上月数据。

发布频率:按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是否修正:无

为什么重要

2009年年初的一天,笔者前往香港,从机场乘火车前往中央车站的路上经过香港码头。香港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码头之一,中国出口商品会从这里中转出口海外。要是在往常,二十英尺(6096米)标准箱通常会像全球化的彩色魔方一样高高堆起,直插云霄。但在这一天,这种繁华的景象却没有出现。与贸易数据相比,空空如也的香港码头更有力地表明,世界经济是何等低迷,而中国出口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交通及客货运输量数据为我们了解实体经济的状况开启了另一扇窗口。道理非常简单。如果需求旺盛,原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工厂,产品则会运送到港口。如果经济一派繁荣,那么企业要员就应频繁搭乘飞机见客户,消费者则会购买机票欢度周末。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客货运输量也肯定会下降。

由于外界对官方发布的GDP数据一直将信将疑,因此运输数据就有了额外的吸引力。与GDP数据类似,运输数据也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所以可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GDP数据举世瞩目,一方面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关注,另一方面还有来自政界的压力。而运输数据就不存在这样的风险,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更加可信。对于一些备受尊敬的中国经济研究专家来说,这种观点肯定有它的道理。匹兹堡大学的经济学家Thomas Rawski认为,1998年的客运量增速过低,这是当年GDP数据失真的一个重要佐证。如图25所示,尽管铁路货运量增速的波动更加剧烈,但它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步伐基本吻合。十年之后,对官方GDP数据可靠性的怀疑情绪已没有当年那么浓重。交通数据也有自身的问题和特点。但客货运输量仍然可以说明很多问题。运输数据依然是我们了解中国实体经济状况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官方GDP数据的准确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