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信服?(1)

思考,快与慢 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月亮绕着地球(公)转”,“鸡有4条腿”,在所有这些表述中,你在很短时间内便接收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读过前面三个表述后,你很快就知道前两个是真实的,最后一个是错误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判断“鸡有3条腿”是错误的,明显要比“鸡有4条腿”更容易。你的联想机制对后一种表述作出判断的速度相对缓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后一句话让你想到许多动物都有4条腿这一事实,你可能还会想到超市通常也会销售4只一包的袋装鸡腿。系统2负责信息转换,它也许会提出问题(关于纽约的那个问题是否太简单了),也可能要核对“(公)转”这个词的意思。

想想你最后一次参加驾驶考试的情形吧。你真的需要一张驾驶执照去开一辆载重3吨的车吗?或许你学习认真,连答案在哪一页的什么位置都记得,还知道答案的逻辑关系。但我搬到一个新的州后通过驾驶考试所用的方法跟这些丝毫不沾边儿。我只是快速地读了一遍交规,希望自己能交好运通过考试。我开车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是知道一些交通法规的,但一旦遇到不知怎样回答的问题时,我只能靠认知放松来解决。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熟悉,我就猜测它可能就是正确答案。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生僻(或是非常极端),我便排除它。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这种熟悉感来作出正误判断。

我们还可从图5中得知,如果某个判断是基于认知放松或认知紧张作出的,那就一定会造成错觉。任何能使联想机制运行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想让人们相信谬误有个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断重复,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权威机构和营销商都深谙这个事实。然而,心理学家发现,你不必完整地重复某件事情或某个想法,即使只说一部分,人们也可能相信你的话。经常看到 “鸡的体温”这个短语的人会更容易接受“鸡的体温是144华氏度”(或其他随便什么温度都无妨)这一说法。只要熟悉其中一个短语,就会觉得对整个陈述都很熟悉,也会因此对陈述内容信以为真。如果你记不清楚某个陈述的来源,也无法将其与自己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时你就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认知放松的感觉走了。

假设你需要写一则能让接收方相信的消息,当然,这则消息是真实的,但人们并不一定相信它是真的。此时,你完全可以利用认知放松来帮助自己,真相错觉的有关知识也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这些建议总的原则是,任何缓解认知紧张的做法都会对你有所帮助,所以,你首先应该让字迹更清晰。请比较下面两个陈述句: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92年。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87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