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攒棺内的青面狐狸(2)

长江的密咒 作者:古官


三胖子陈建国只顾继续在前面走着,一边走一边嘴里还嘟嘟囔囔,虽然听不清楚,但也知道这小子准没什么好话。

我也没太注意其他人的反应,一进大堂,我的视线就被里面的陈设吸引了。

一切都是如此地安静,空气出奇地沉闷。几盏煤油灯正默默地燃烧着,“噼里啪啦”地爆着脆响,使得这死寂一般的老宅多出了些许的生气。昏黄的光线照射在地面上,照射在桌椅板凳上,形成了一圈圈淡淡的波纹。

就着煤油灯照射的微微的火光,整个大堂内的情形可以很清楚地一睹全貌,太师椅、梨花木的长条桌子、高脚的茶几、香堂、神龛,一切都显得如此简洁明了。

虽然桌椅的表面上不可遏制地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是光滑如新的表面,还是告诉人们经常有人在打理!

屋外刮起了一阵冷风,吹过半敞开着的正堂的大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似乎是某种叹息的呻吟,预示着不祥的讯息。

我站在宽敞的大堂内,看着四周的一切。昏黄的煤油灯光透过沉闷的空气,似乎是晃了一下。这一次,我终于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整个屋子的结构。

房间正面墙壁的供桌上,香炉内的祭香散发着袅袅的轻烟,昏黄的煤油灯火的映衬之下,我的目光仔细地扫过眼前的一切。

突然,没来由地,我的眼皮跳了一下,在神龛之上,我突然发现了一样非常特别的东西,连忙对身旁坐在太师椅上的陈建国说道:“三胖子,你看看神龛中间摆放的那件东西,是不是有些眼熟?”

陈建国嘟哝着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了神龛前,细细地瞄了两眼,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怎么,是这玩意。”他大呼起来。

那是一个造型很是古怪的瓷人,如老头一般半蹲着,穿着宽大的裹袍。虽然看起来有些老旧,但还远远没有到古董的地步,做工也是平平,应该是土窑里烧制的老物件,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供奉在这里。

整个瓷人最为显眼的地方,莫过于那张脸,实在是有些吓人。依稀还能够看出是人的面孔,却已经到了有点畸形的程度。泛着乌青,没有胡子、眉毛、头发,整张脸是那种极为尖细的锥子形状,眼睛狭窄,占据了半张脸,几乎眯成了一条线。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只正在狞笑的狐狸一般,面部看起来带着十足的妖气,有些瘆人。

竟然是只青面狐狸。

三胖子陈建国立刻知道我叫他来看的原因,扭头对我大叫说:“我操,这是四块板子家里面供的那种玩意,胡大仙 胡三大爷 。”

在鄂西、陕西、山西等地区,都是中国文化荟萃之地,水土深厚,地里面埋的好东西,数都数不清。有些个地方是所谓的国葬区,土下面的大墓一座压着一座,文化层都能间隔好几层。从汉代那会儿,就有许多人经不过土地里埋藏的巨大财富的诱惑,做了挖坟掘冢的营生,像模像样地都形成了一套行内的规则。自打民国以后,大量的古董流落民间,这种事情更是屡禁不止。

其中这所谓“四块板”在民间就是指代棺材,四四方方,由四块木板子拼接而成。而在鄂西某些地方,又特指背尸翻窨(yìn)子之类的勾当,也算是土夫子营生中很早的一个流派。

在早年前每个从事“四块板”营生的手艺人家中,基本上都供奉着这样一只青面狐狸。民间对于狐狸的崇拜,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同样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素有“千年黑,万年白”的说法。所有供奉青面狐狸的神龛底部与墙壁的连接处都会挖有一个圆孔,在墙壁的侧面也挖一个小道,目的是便于胡大仙享受食物供品时,出入方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