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将“观音”泡来喝!

铁观音 作者:池宗宪


——东方神形构品茗符码的奥妙

池宗宪

这是华人地区第一本以单一茶种名称“铁观音”为书名出版的专书!

《铁观音》里的故事,是我深入福建省安溪县茶山实地采访的实录。在一片红土山丘上,我看到茶树生命的滋长,也看到茶农怀着敬茶之心,细心地完成每一次制茶过程的执著!

“铁观音”掺揉了中国民间淳厚的信仰和崇敬,一位抚慰信众心底不平的神——观音,竟落入凡间,成为品茗的符码,这应该是时空交错中,一份温馨的赐予,一段常民文化反哺和信仰亲切的勾连!

将“观音”泡来喝?这种情境,正是人神共趣的一次相遇,也彰显了茶成为国饮,成为东方世界无限魅力的源泉,伊的本尊就蕴涵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及漫天而来的浪漫和纯真!

不然,怎可大胆冒渎假“神”之名呢?还泡“观音”来饮用?难道这也是茶在东方思维里的一款奥妙?

神被引为茶名广受欢迎,不止可看出“观音”的“法力”,铁观音茶的延伸魅力和感染更是东方社群中值得关注的态势。而为“铁观音”立传,则必踏入原乡——安溪才得窥究竟。

安溪茶山里,默默留存着老茶农留恋茶史的情怀。我在尧阳茶行传人王瑞铠先生的协助下,住进茶农家中。茶农住宅大抵傍山而建,是避风港,更是生产茶叶的实地,采摘后的茶叶从日光萎凋到烘焙完成,甚至达成交易买卖,均在此完成。于此间更能感受到茶农应用地势的智慧,使茶叶制造可以得到最佳“地理”照料,这也是安溪茶业百年不衰、品质保证的来源。

茶山生活饶富情趣,茶是茶农的生命共同体。茶为他们带来生生不息的动能,茶人们通过对其历史轨迹的探析,清楚了茶的璀璨!两岸铁观音茶区的大搜茶,有着相互辉映的气息和脉动。

安溪铁观音茶,有原生母亲茶的光环;而木栅铁观音茶,有新生儿的动能和茁壮后的成熟美。

跨越台湾海峡在台湾落户的台北市木栅区的铁观音,不畏地质悬殊,凭着坚毅的生命力,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在茶农高妙的焙茶技法中,创造了有别于安溪铁观音的“铁仔”!

今天我们能领略木栅铁观音的风韵,是前人种下的福分。今人可以在张乃妙茶师的纪念馆里看到茶师最初的播种,也可以看到后人张位宜传续香火的坚持。我们也看到商业导向下的观光茶园,是茶园与异业结合创造的新风景!如同非茶农的张贸鸿先生狂恋铁观音,其详细记录铁观音的事迹,令人动容。

两岸的“铁观音”茶,虽然拥有共同的称谓,却因产制模式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情。甚至在焙火工序中,也可奇迹般地创造出茶汤不同的曼妙和生趣。这恐是始料未及的,也是铁观音茶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区隔的一项指标。

铁观音茶跨越信仰中轴线,横越了两岸茶区的藩篱,凝聚了共舞的光谱——带着“官韵”的神采飞舞在每位爱茶人的舌根和脑海意识里……

“韵”是品茗的趣味来源,铁观音茶活络了品饮的乐趣,架构了神化的生活情趣!硬是将“观音”泡了,品饮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