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月4日传统文化是宝藏

蒋锡培管理日志 作者:刘晓午


中国的企业家很幸运,因为我们的祖先圣哲给我们留下了儒家、道家等文化瑰宝,使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增添了很大的智慧。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反映。传统文化主张中庸、以柔克刚,是企业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

——摘自2010年10月蒋锡培的微博

背景分析

2006年,在蒋锡培的推动下,远东曾经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一场大讨论——中国企业向谁学习,并由原远东副总裁、现远东首席投资官卞华舵执笔撰写了《大思维——中国企业向谁学习》一书,书中提出了企业管理的五大智慧源泉,其中第一个就是中华古代文化。

作为一位现代企业家,蒋锡培酷爱国学和中华传统文化。在构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如何汲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国学精粹,融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探索和建立远东经营管理模式,是蒋锡培一直思索的重大课题。

为此,在每年的重大培训中,他都会邀请国内著名的国学大师来远东作演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培训。通过研读学习《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儒学典籍,提炼解析“仁爱”、“中庸之道”、“人和”等文化精髓,远东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有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可以说,远东“和与灵”的企业文化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韵味。其中,“和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灵”是道家思想的精要,与“易学”智慧血脉相通;“和与灵”与佛学教义及精神指向一致,“和与灵”体现了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的精神。

以“和”为例,在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慈悲”之中,都诠释了“和”的哲理。儒家突出“人和”,在哲学上主张“天人合一”,在政治上主张“中庸之道”、“和而不同”,以处理社会矛盾。道家突出“天和”,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佛学则讲究避世超尘,修三千大世界即宇宙的“和谐”。

“从国学联系到远东的企业文化,我们把‘和’定义为保持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和睦、合作、均衡关系,以维持企业持续安全稳定发展,并顺应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的发展相互呼应的一种企业世界观。”

行动指南

寻和谐之源,探企业文化之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