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动作导演的历史(8)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 作者:张力


3. 打斗场景。将武术融于生活是刘氏武打的突出特征。因此,片中打斗及练功的场景大都集中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并在不同环境中表现特定武功的优劣。《少林三十六房》中第三十五房尽是奇特道具,分别训练三德和尚的手、眼、头等各个部位;《烂头何》则对各种空间道具背景下的打斗技巧进行了探索。

4. 动作内涵。功夫生活化,武打与情节融合,动作情节就是叙事情节。功夫成为人物之间矛盾冲突和沟通交流的主要形式。例如,《洪熙官》中的洞房对话和洪家父子之间的交流,都以功夫上的探讨和切磋为手段。

5. 摄影剪辑。刘氏武打动作具有丰富的技术内涵,摄影剪辑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晰而准确地展现这些动作细节,横移镜头紧跟对拆招式的变换,近景与慢镜头表现攻防转换的关键招式,猛推猛拉式镜头既强化打斗状态,也是动作转场的剪辑点。在影片《陆阿采与黄飞鸿》里陈观泰教刘家辉打木人桩一场戏中,为了突出木人桩旋转中隐藏的技术要领,剪辑采用了跳轴,刘家辉忽左忽右,木桩的神奇威力顿时增强。

袁和平的“功夫喜剧”

早在1973年--李小龙逝世的当年--以市民喜剧为特色的《七十二家房客》占据了香港电影票房第一位,紧接着许冠文、许冠杰兄弟的喜剧片开始引领香港电影市场。1978年上半年,已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执导的《蛇形刁手》在香港上映,本片以成龙做主角,情节虽然老套,但在武打动作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了功夫片新类型--功夫喜剧①。下半年上映的《醉拳》更是这一类型的经典之作,京剧出身的成龙在片中将杂耍式动作与顽皮可爱的人物形象相结合,一举成名。值得强调的是,同时期的“七小福”大师兄洪金宝也是功夫喜剧的重要开拓者,他的《三德和尚舂米六》、《赞先生与找钱华》是这一时期功夫喜剧的代表作。

功夫喜剧的动作创新在于:

1. 动作本身。杂技性极强的拳脚、巧妙的地形道具利用、嬉笑杂耍的武打动作和亲身涉险的体能神话。醉拳套路有多种,南派以“醉八仙”闻名,北派则以“武松醉酒”、“燕青醉酒”、“鲁智深醉打山门”等套路著称。“醉八仙”以模拟道家八仙神化的形姿和武艺为特色,具体动作多以这些人物的动作特点命名,如成龙在片中的招牌动作“何仙姑弹腰献酒醉荡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