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动作导演的历史(29)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 作者:张力


3. “多元化”、“多重性”角色性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邵氏片厂创造了中国武侠动作电影史上的“经典时代”,那是个洋溢“单纯和阳刚”的英雄时代,当时影片中的各种角色无论正邪,思想性格都相对单一,正面主人公往往爱憎分明,至善至刚,肩负国仇家恨,身怀高超武艺和报国之志,却生活落魄流离,郁郁不得志;反面人物往往相貌丑陋,举止猥琐,要么好色好财,要么野心勃勃。客观地说,这样简单明了的角色塑造,是与当时香港社会的心理特征相得益彰的。在此之前,香港电影主要以黄梅戏题材为主,阴柔含蓄、风花雪月式的审美情调使得整个香港民众群体处于一种精神疲软的生活状态里,与当时香港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格格不入;而邵氏经典武侠崇尚的阳刚、抗争、激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好暗合了那个朝气蓬勃的时代。然而,到了当代,香港社会已进入后工业时期,信息社会的一大特征便是去“中心化”,一切变得瞬息万变,无法把握,表现在动作电影的角色性格方面,便是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多重性和多变性。《卧虎藏龙》作为新时期动作电影的代表,在人物塑造方面兼顾了中西两种文化特征,并且糅合了当代人和古代人的双重价值观和审美观,如片中对玉娇龙的塑造,就极端地表现了一种中西古今文化在人物性格上的冲突与调和。她本是大家闺秀,却我行我素,不受礼教约束,对恩师隐瞒心诀,对父母为其所订婚约弃如敝屣,对情人忽冷忽热,对恩人挥剑相向。李安以“剑”为线,借玉娇龙的形象破除了中国伦理中最不可侵犯的几种关系--父子、师徒、夫妻。而在此过程中,玉娇龙这一角色多元化、多变性的性格形象,也跃然树立观众心中。电影《无极》更是暗含了对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关于“人性”话题的思考。完全虚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反衬出角色性格行为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倾城对于“真爱”的渴望与畏惧一直纠缠着她,光明大将军对于“荣誉”的追求和“宿命”的反抗始终使他处在内心的矛盾斗争当中,昆仑在“真诚”的爱情与“委屈”的命运中抗争,无欢在“自私”、“绝望”和“嫉妒”中痛苦挣扎,鬼狼则徘徊在“怯懦”与“反抗”之间--可以说,《无极》是新时期中国动作电影国际化潮流中的“典型代表”,它突破了传统动作电影角色塑造的类型化、脸谱化倾向,代之以富于多变性、多重性、多元化的性格寓言,应该说这样的突破和探索是难能可贵的。另外,影片《英雄》中的无名、《十面埋伏》里的小妹、《七剑》中的楚昭楠,包括《新警察故事》中的成龙,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动作电影的角色性格,开始注重对性格特征时代内涵的开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