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表演(7)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 作者:张力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些功夫片一味强调连续的对拆,忽视打斗转换时的造型。传统武术讲究手、眼、身、法、步,打斗者对峙时的手势往往处在镜头的前景,是人物武功水平和身份特征的标志。

1972年的《龙虎斗》片尾,王羽与罗烈雪地大战,二人对峙,都以无门无派的“大爪”示人,五指分开,大拇指高高跷起,像随时要抢东西,实在粗糙难看。这种情况在专业性极强的刘家良影片中极少出现,除非专门表现五形拳中“龙”形、“虎”形手法。

中国内地竞技武术的改革对武术中的掌作了严格细致的规范,大拇指必须自然弯曲,紧贴手掌。标准的手势被后来很多功夫片沿用,不但体现专业性,也具有审美色彩。

伸食指

武术中,伸食指是点穴功夫,也是螳螂拳的代表手型。除了可提高银幕打斗的新意之外,还可用来指示对手或伤口,表示“等着瞧”、“小心点”。

徐小明的《夺标》片尾,小哑巴(肖明玉饰)与张凤(张卫健饰)在仓库再次交手。小哑巴用食指指着张凤,再指自己脸上的疤痕;张凤也指着小哑巴,再指自己的伤疤。这些动作不但表现了他们此刻的愤怒和急欲报仇的心理,也揭示出“前戏”中的人物关系。

在武侠电影的武打场面里,臂膀的外形动作除了说明人物力量的强弱,还具备很多其他的语言功能。

单手上举

武术中除了必要的防守,一般不提倡手臂上举,暴露腋窝。但是,武侠片中的重击往往采用空中单拳高举然后猛力下劈对手的动作,其结果往往是重创对手。

《新精武门》中,周星驰在擂台上被师兄痛打,血流不止;后来师兄跃起,单拳上举,直劈周的脑袋,周重伤倒地。这一击用了慢镜头加特写,配着师兄变态的叫声,显得很致命。

双手上举

武术中“霸王敬酒”含有这个动作,多是正面人物的体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