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螃蟹效应——合作中的隐形对抗(1)

合作力 作者:祈莫昕


捉过螃蟹的人都知道,当竹篓中只有一只螃蟹的时候,它很快就能顺着竹篓壁爬出来了,但是如果竹篓里螃蟹多的话,却一只也爬不出来。虽然它们都争先恐后地朝竹篓口爬去,但是不管它们当中谁想向上爬,都会被其他螃蟹拖下来,哪怕是最强壮的一只螃蟹,也躲不过被大家用钳子拉下来的命运。一个个都想踩着别的螃蟹的后背往上爬,却是一个拖一个的后腿,所以最后谁也走不了。

在职场当中,我们很容易见到这样的效应,合作内部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斗争,很多时候甚至忽略了集体利益,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如何对付合作伙伴的身上,内斗消耗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而真正该用在工作上的精力却没有了。

不能消灭所有的螃蟹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为首辅,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颁布了考成法,开始对贪污和党争进行整顿。

他要求对各地官员的工作成绩进行严格的考查,那些只会动动嘴挑拨离间、钩心斗角的人则严惩不贷。同时,他教导万历皇帝要对贤能的官员给予奖赏,教给皇帝的行为准则是“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

张居正的做法其实就是为了让制度真正严明起来,杜绝那些相互拖后腿的现象,使得那些奸诈的小人无处遁形,而让那些真正贤明的人树立起为官的好榜样。

可以说,张居正想要振朝纲的想法是好的,他也为了万历皇帝,为了大明朝操碎了心,可是他后面的一些做法却出现了不可弥补的失误。

明朝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殊点,那就是言官盛行。当初朱元璋开国的时候,设立言官的初衷不过是想让底下的臣子相互监督,言官有弹劾的大权,只要他们看到谁做了坏事,不管多大的官员,他们都可以具表弹劾。

这个想法本来也是好的,因为皇帝一人不可能手眼通天,必然是要一些明亮的眼睛和一些诚实的嘴巴来帮助自己。可是,这却助长了言官们的嚣张气焰,后来很多言官别的事情不干,就是整天琢磨着如何弹劾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

于是,你弹劾了我,我再报复你,也请人来弹劾你,稍微一点点的小疏忽,都会被别人抓住大做文章,而因为这样的弹劾,也害得很多人锒铛入狱。就算是真的有那么一些为国为民的言官在充当皇帝忠实的眼睛,可是一个人的眼界和看法是有限的,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偏颇,这样也极容易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坑害了别人。

到了万历时候,张居正认为,言官弹劾的制度再不改革,天下就要乱成一片了。可是他打压言官的真正目的并不那么单纯,他还想借着这个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