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等“孩子”长大了,会赚大钱(3)

马云说:生意就该这么干 作者:纪永英


中国互联网产业虽然起步晚,市场空间却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马云的疯狂式推广,本来完全有可能让这个中国早期的互联网企业抢占先机,获得无限可能。1997年,当中国互联网小公司根本不知道如何通过网站盈利时,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就不可思议地达到了700万元。在先发优势确立的前提下,经过悉心维护,按理说中国黄页应该大有一番作为。可惜,“遇人不淑”,这种优势被白白浪费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初杭州电信不急于求成,也许中国黄页还真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的雅虎”。一次发展壮大的机遇就此错失,中国黄页至今无籍籍名。

对于中国黄页,马云不是不想养,而是自己的“孩子”落到别人手中,想养却没有办法。其实,我们今天也不能一味责怪杭州电信目光短浅,毕竟当时互联网情势不明,该有如何的淡定和从容,才能耐心等着企业被“养大”?杭州电信也只是一家普通的企业,没有高瞻远瞩的眼界,也在情理之中。

庆幸的是,马云和中国黄页没有展开的缘分,在他和阿里巴巴身上再次延续了。这次,马云得偿所愿,用“养孩子”的方法把阿里巴巴、淘宝网“养”得足够大。

2004年,走过互联网泡沫,中国互联网行业再次迎来上市大潮:B2C细分市场的携程、空中网等企业纷纷在纳斯达克成功IPO;51job和财经网站金融界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当年10月,获得6000万美元的e龙网在纳斯达克上市。

身为B2B行业龙头的阿里巴巴,当年虽然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融资,却迟迟没有启动上市程序。外界看马云仍有条不紊地地进行经营,没有一丝想要上市的想法,很是疑惑。听到好心人的“提醒”,马云淡然表示:“上市后不可避免地要应付每个季度的报表,它可能会让我们放弃更长远的策略。我们不缺钱,股东也不急着套现,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当时的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在马云看来,“还不到我想象中的一成”。他为阿里巴巴勾勒出的是一幅“乌托邦”式愿景:以阿里巴巴为平台,逐步把中小企业的销售、技术、人事、财务和支付等都放在上面,把横亘在B2B、B2C、C2C三者之间的各个环节都打通。届时,阿里巴巴会成为一个有自己的货币、自己的运行体系、自己的游戏规则的虚拟商务王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