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数百亿元“大物流”的野心(3)

马云说:生意就该这么干 作者:纪永英


卖家和买家都深受其害,纷纷把矛头指向快递公司。只是,快递公司也有自己的无奈。虽然某种程度上,快递公司依赖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订单越多,其业务量就越大,盈利也会更多。但是,包裹订单爆发式的增长却让物流企业始料未及,之前配备的人力、物力几乎无法支撑。

以中型快递企业申通快递为例。2010年10月,申通快递每天的派送量约为180万单。它的某一位客户,每天订单量约为6000~7000单。2010年11月11日,淘宝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促销,这位客户也“人品”大爆发,仅促销当天,就接受了9万份订单。同时申通快递每天的派送量上涨到260万单,涨幅高达44.4%。

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短时间内订单量的暴涨,带来的成本增加有限,主要体现在信息流的增长。但是,物流企业却需要增加仓库、人力和车辆等刚性成本,每一项支出都是大手笔,需要巨额资金做后盾。而资金,在银根紧缩的今天,是大多企业最柔软的软肋。由此带来的不适应和“怠慢”,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无论从降低物流成本的角度,还是从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角度,中国的物流业都到了必须对现状作出改良的时候。否则,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就可能被严重制约。

在这种形势下,马云提出“在全国建立起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发展物流系统”确实可行。

而电子商务企业,以阿里巴巴为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足够的资金,有能力自建物流。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解决自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提升平台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服务,为自己企业再寻一个掘金点。

马云的物流战略,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电子商务是一座深不见底的宝藏,由其发展带动的物流行业机会,也在不断裂变中。马云把物流与信用、支付看成电子商务的“三座大山”,现在又在物流上做文章,向社会分享阿里巴巴的物流资源。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普及,物流行业会迎来怎样爆发式的成长。这次机会,又被马云抓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