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企业人格化,做企业就是在做人(3)

一位CEO的商道真经 作者:曾志平


办企业就像吃自助餐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项目进行到一半无法继续”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很复杂的。比如受到政策的影响、资金无法到位、项目本身出现了问题等。在这几种因素当中,资金无法到位的情况比较常见。

很多人在追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止步于“资金无法到位”,他们根本没有去想:为什么资金没有到位?或者说为什么项目进行到一半了才发现没有资金,而不是一开始就发现?原因就在于他们做项目没有量力而行。

量力而行,用一句非常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无非就是在告诉我们:办企业就像是吃自助餐,你能吃掉多少,就拿多少,否则就会出现浪费。

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做,在笔者身边,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事。

1983年,笔者受领导派遣指导一个农村“万元户”发展养殖业,计划投资10万元,筹办一个养殖场。动工以后,有人提议说按规模效益的观念,应该投资20万元,规模管理经济合理,经营效益才会更好。于是扩大规模,改成20万元的投资,缺10万元指望银行借款。谁知项目进行到一半,原本答应借款的农业银行突然说那笔专用贷款已经被挪作他用,无法继续支持养殖场。解决不了后续资金,养殖场的建设只好半途而废。结果前功尽弃,造成资源浪费而彻底失败!这就是典型的“不自量力”的失败教训。如果不听别人的馊主意,量力而行,按筹集到手的10万元小规模建设,就不会造成彻底失败。

类似的经营事实,常见常闻。可以这样说:初获成功可能带有偶然性,后来的成就,则多是必然的结果。搞企业经营,要面对现实,确定像“隆中对”那样的发展计划,敢于“巧借东风,点石成金”。如何借,如何点?这其中的奥秘全在一个“巧”字。斗智不斗力,或借水行舟,或借鸡下蛋……无所不及,无所不借,为实现经营成果,努力奋斗。商道真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竞争方向?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竞争成功,都应该面对现实。对企业CEO来说,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一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的经营管理该如何确定企业的竞争方向,就需要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

(1)分析环境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其竞争行动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对环境的分析就成了竞争规划步骤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企业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EO可能的战略选择,成功的战略必然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每一个企业的CEO都必须分析它所处的环境,必须了解市场竞争的焦点,拟议中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还有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供给状况等。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2)分析企业资源

企业的员工拥有什么样的技巧和能力?企业的现金状况怎样?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企业是不是一直都很成功?公众对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有什么反应?

对企业资源的分析促使CEO认识到,无论多么强大的企业,都会在资源和技能方面受到某些限制。例如,一家较小的汽车制造商,就不可能仅仅因为看到了微型客车市场的机会就贸然制造微型汽车,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资源保证自己能够成功地进入微型客车市场,去和像克莱斯勒、福特、丰田等这样的大汽车公司竞争。

(3)识别优势和劣势

企业CEO只有对组织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够识别企业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哪里,也就是可以作为组织的竞争武器的独特技能和资源是什么。分析企业优势和劣势的关键,是理解企业文化和力量以及它们赋予CEO的责任。特别是CEO应该认识到,文化的强弱以及文化的内容都对竞争战略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