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评:罗斯玛丽的母性

罗斯玛丽的婴儿 作者:(美)艾拉·雷文


文:林园林

提起惊悚大师,很多人都会想到史蒂芬·金、希区柯克,似乎人们很少会知道艾拉·雷文。也许雷文的光芒大多被遮盖了,被那些拍摄由他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导演们遮盖了。

当然,这里面就有影坛巨匠罗曼·波兰斯基。1968年,由他执导的影片《罗斯玛丽的婴儿》,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最恐怖的25部电影”之一,名列第9,堪称恐怖片中的佳作。而这部电影,正是源于埃拉·雷文的同名小说《罗斯玛丽的婴儿》。

也许需要先介绍一下雷文。艾拉·雷文,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1929年生于纽约。大学毕业后投身文坛,曾出版《死亡之吻》、《罗斯玛丽的婴儿》、《完美的一天》及《巴西来的男孩》等七部小说。1978年以舞台剧《死亡陷阱》拿下最佳剧本奖,这部舞台剧后来成为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最漫长的惊悚剧。尽管雷文一生作品不多,但却三次获得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而2003年获得的终身大师奖,更是对其毕生创作的充分肯定。

这部《罗斯玛丽的婴儿》,字里行间都萦绕着惊悚、恐怖。罗斯玛丽和她的丈夫凯搬入曼哈顿一座古老的公寓,一对非常友好的老年夫妇是他们的邻居。但是,这座公寓却怪事不断,罗斯玛丽目睹了一个邻居的养女坠楼身亡,她夜夜为恶梦所扰,梦中一个长毛怪物侵犯着她。罗斯曼丽从噩梦中醒来不久,竟发现自己怀孕了。邻居老太前来照顾她,然而,罗斯玛丽却渐渐怀疑,一切的古怪事情,都来自于这个表面和善慈祥的邻居,甚至还有自己的丈夫,她在怀疑里胆战心惊……

《罗斯玛丽的婴儿》没有任何噱头或混乱,你却可以在看得清的任何一个镜头中,越发感到惊悚和悬疑。它就像空荡荡的地下室里破碎的玻璃片让人不安,像新砌的砖墙后婴儿的哭泣让人心神不宁。也许,在基督文化圈里,始终挥之不去的是魔鬼、撒旦、犹大,似乎人们对诸如此类与上帝、耶稣等背道而驰的东西非常着魔。他们越是将上帝放到至高的地位,对魔鬼的恐惧也随之越深。似乎是摆脱不了的诅咒,恐惧到极点,甚至会发展为对魔鬼的追随和崇拜。

无疑,埃拉·雷文的这部《罗斯玛丽的婴儿》赐予了恐怖一副天真无邪的、全新的面孔。它那独特的、平静的、带有迷惑性的语气,让评论家为之震惊,使读者饱受惊吓。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在我们以前没有注意的地方,找到了恐惧,而且还将这恐惧带到了阳光之下。

其实,人之本性是向善的,如同在黑暗中,眼睛会本能地寻找光明一样。所以即使身处最惊险的环境中,我们也要学会辨别美丑善恶,即使那丑恶隐藏在最华丽的假象之下。但这种不断出现在西方文艺作品中的“魔鬼崇拜”主题,却让我们深深陷入沉思。恐怖的是,即使我们努力思考,却始终难觅原因。唯隐约觉得,这样的黑暗面,实在有一个必需存在的理由。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值得你信任的,唯一能信任的,大概只有自己了。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而是你周围的人错了,甚至包括那个你最亲近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