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动性陷阱

现在终结萧条! 作者:(美)保罗·克鲁格曼


在上一个十年(2000~2010 年)的中期,美国经济的两大推动力是大规模的房屋建设和强大的消费能力。这两者反过来又受到不断上涨的高房价驱使,由此引发了一场建筑热潮和消费热潮。但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终究是基于不切实际期望的泡沫经济。当泡沫破灭时,建筑工程和消费都随之锐减。2006 年,在泡沫经济的顶峰时期,建筑者们破土动工,建造了180 万个住宅单元;2010 年,他们只建造了58.5 万个住宅单元。2006 年,美国的消费者购买了1 650 万辆轿车和轻型货车;2010 年,他们只购买了1 160 万辆。房产泡沫破灭后的约一年时间里,美国靠增加出口苦苦挣扎,但到了2007 年年底,美国再也坚持不住了,并且至今经济仍未真正复苏。

正如我提过的,美联储做出的回应是迅速增加货币基数。如今,美联储和婴儿看护合作社组织者不同的是,它没有把票券分发到每个家庭手上,当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美联储主要是把资金借给银行,希望银行会接着把这些资金转借出去。(美联储通常是从银行购买债券,而不是直接借贷,但都差不多。)

这一做法听起来似乎和合作社所做的大相径庭,但实际上差别并不大。请记住,合作社的规则是在退出合作社时交还和在加入时收到的一样多的票券,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票券也是来自管理层的借贷。因此,增加票券的供应量并没有使合作社的成员变得富有—他们还是要多替别人照顾婴儿才能获得更多的票券。这个方法反而增加了票券的流动性,增加成员的消费能力使他们在需要外出时不用担心用光了票券。

现在,在婴儿看护合作社之外的世界,消费者和企业总是可以增加流动性,但要付出代价:他们可以借现金,但是要付利息。美联储可以通过给银行更多的现金从而调低利率。因此在非婴儿看护合作社的经济体中,美联储控制经济的能力来自于调整利率。有一点值得注意:美联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利率。具体来说,它不能把利率降到0,否则谁还愿意把钱借给别人呢?在当前的经济衰退中,美联储很快就做到了零利率:在2007 年后期,美联储开始缩减利率,到了2008 年后期就达到了零利率。不幸的是,零利率竟然还不够低,因为房产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巨大。消费支出依旧不足;房产市场依旧低迷;企业投资也很少,没有强劲的销售,为什么要扩大生产呢?失业率也居高不下。

这就是流动性陷阱:当零利率还不够低,当美联储使经济的流动性饱和到拥有更多的现金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程度,然而需求依旧不足的时候,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让我最后一次回到婴儿看护合作社的例子上,我希望这是一个很有帮助的类比。假设出于某些原因,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合作社成员决定要在今年有“财政盈余”,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别人的孩子以收取更多的票券,这样他们在下一年就能有充足的票券让别人帮自己照顾孩子。这样一来,合作社将会陷入危机,无论组织者发行了多少票券。每对夫妇都可以为下一年积累票券,但是合作社作为一个整体却不能这样做,因为照顾婴儿的时间是无法被储存的。所以,在成员们想要做的事与合作社的整体水平之间存在一个基本矛盾:总的来说,合作社成员的支出不能少于收入。再一次回到了我的基本观点:“我的支出就是你的收入,你的支出就是我的收入。”成员作为个体,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放在合作社的整体里实际上是不被允许的,这将会使合作社衰退(也许倒闭),无论政策多么开明。从某个方面看,这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的。当所有人都突然发现债务水平太高,债务人被迫减少支出,但债权人也不愿意增加消费,结果就造成了经济萧条—不是“大萧条”时期,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全球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大量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这实在是不合情理。但是,总有解决方法的。在我说出解决方法前,先简略地谈一谈那些完全与我背道而驰者的观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