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好老板坏老板

总裁教练模式 作者:张佳明


老板有好坏之分吗?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同样是老板,为什么会有好坏之分?为什么你是一个商界枭雄,却是妻子眼中不合格的丈夫?你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商场女杰,为何会在亲人眼里显得面目狰狞?让我们首先来解析一下什么是好老板,什么是坏老板。

我不知道我的头脑里何时有了好老板坏老板的概念,但我在工作中接触过的总裁学员中,的确可以分别归并于好老板和坏老板之中。

我以为,好老板不是笑面虎,不是好好先生,而是提携你成长,给你展示才华的机会,推动你进步,帮助你走上成功之路的良师益友。坏老板只是把你当做赚钱的工具,到了他认为你没有利用价值时,他会像扔垃圾一样把你抛弃。

好老板首先是一个乐观、正面的人,他比别人更努力,拥有永不言败、越战越勇的心态。好老板言行一致,对人真诚,不会在跟你说时,内心在想另外的意思;他不会跟你当面说这句话,转脸又跟别人说关于你的另一句话。如果你某方面做得不够好,他会当面指出来,从正面去激励你,给你改正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好老板能够给你营造一个高度互信的工作环境,比如开会时你可以畅所欲言,而不用担心会得罪其他人。他会让你知道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一个更崇高的目标。他会让员工产生自豪感,充分体现你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他会在适当的场合公开表扬你——发自内心的表扬,而不是怀有某种目的的奉承。这样的结果会激发你内在的潜能,使你心情愉快,更加投入地工作。

坏老板不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所有的人都必须听从老板的。因为只有老板最聪明,而且从来不会犯错。这样一来,员工的聪明才智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而且还会感到压抑,自我感觉差,更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员工心里,企业是老板的,自己只是个打工者。事情做好了,成绩是属于老板的,不成功也不关我的事。这样必然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度不高。

作为好老板,你应该关注员工的成长,这样员工干起来才会更有劲,你也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你要舍得花时间让员工分享你的经验和观点,和员工进行最直接的沟通,即使是坏消息,也要及时让员工知道,进而达到交心之目的,而且员工还会因为你的信任而为你支招。和员工沟通时一定要拿出真心和诚心,一旦在员工面前失去信任,你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你的事业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充分展示你的实力,让员工知道你有能力保护自己。只有能够保护自己的老板,才能在艰难时期保护员工,并为他们争取资源,减少阻力。员工心中一旦有了不安全感,势必难以和你一心一意谋发展。

你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给员工以切实的支持。对做事的方法和结果都要进行必要的考量,并适时给员工以必要的指导。这就要求你必须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具有其他超常能力,比如知识面广博、判断力敏锐、人格魅力超群等。否则,又如何让你的员工崇拜你?

热情洋溢地表扬员工、鼓励员工发展自己的天赋,挑战自己,克服缺点。分配责任而不是分配工作,让员工负责工作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创建团队并激励团队,建立团队精神,消除团队中的流言蜚语。锻炼演讲能力,用语言感染你的听众。要常常微笑,展现激情。批评员工时要分场合,切忌耻笑、挖苦员工,更不可侮辱其人格。记住,批评也是善意的,也要从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

不要试图通过和员工套近乎来领导你的员工,员工看中一个老板(或者一个企业),无非有两点:要么你能带领他奔向一个光明的未来(成长空间、远大目标),要么你给他一个令人满意的回报(薪资收入、技能提升)。而套近乎、拉关系,靠所谓的兄弟情来做事业,则难免会出现纰漏。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李嘉诚创业时,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人不见了,或者财富排在他后面;比尔·盖茨创业时,比他钱多的人也很多,但他成了富翁。中国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为什么?因为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恰好是钱以外的因素。就像你驾驶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要并线转弯,既不能让车翻掉,还要保持速度,这非常难。这时候的问题不在于汽油,而在于司机的技巧,这个技巧就是钱以外的东西。

钱以外的能力究竟是什么能力呢?

第一,将自己的姿态放低。钱以外的第一种能力是做人的能力,特别是做人的姿态。我发现,凡是生意做得不错的人,都善于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在我国文化里这叫给别人面子,就是你得把人尊敬一下。凡是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他们的姿态都很重要,就是很谦恭、谦虚、谦卑。

第二,价值观。钱以外的第二种能力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简单标准。你之所以做这件事而不做那件事,之所以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就是价值观在起作用。差异化的战略几乎都可以模仿,真正不能模仿的是价值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则不能成功。

所谓价值观,就是在你跟你的合作伙伴、同事、朋友建立金钱关系的同时,你用来衡量和决策,并引导你们朝共同的方向前进的标准。例如,我们看马云,不要看马云成功的故事,而应该看马云在微观决策的时候如何判断是非。比如,马云在创业失败时,团队仍然可以放弃市场上的诱惑而不计利益愿意跟随,这就是价值观产生的力量。

第三,毅力和耐心。钱以外的第三种能力就是毅力和耐心。前面我们说过,创业路上,坚持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没有理想,就不可能有毅力。所有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最后不是比结果,而是比过程。一件事情的性质由什么决定,我认为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取决于时间,时间不同,对这件事的评价完全不一样;另一方面,取决于你跟谁做。

经营企业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做了三年垮掉了,大家可能不会关注我们;当我们30年还在这儿的时候,大家开始会有一些敬意;当300年后这家公司还在的时候,大家开始顶礼膜拜。所以,时间可以考验你的价值观和做人的姿态。

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毅力和耐心的同时,你还必须正确地判断未来。当企业已经发展得不错时,实际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就是你对未来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是不是准确。

怎样做一个好老板,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做了17年的万通董事长,就干三件事: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

据冯仑介绍,他做的这三件事难度非常大:第一,你永远要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包括风险、机会,很多未知的变化趋势;第二,算那些算不清的账,比如说要找一个合作伙伴,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其实,这三件事正是每一位做总裁的人必须面对的事。只要你能将这三件事做得像冯仑一样好,你的事业就一定能够蒸蒸日上!

说过了冯仑的三件事,我们再来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苏北某民企在老板的带领下,近几年有长足的发展,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工业园。在庆祝企业建厂十周年时,这家企业搞了一个大型的庆典活动。对许多企业来讲,这种厂庆活动也就是走个形式,但是,这家企业的庆典却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庆典活动结束后,员工士气空前高涨,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什么呢?原来,这位老板在自己新建的工业园里,为两位英雄的“业务员” 塑了两尊半身铜像。

业务员A,与老板一起创业的元老。在一次业务往来中,他被骗了价值六万多元的货。为了给公司挽回损失,这位业务员星夜赶到该经销商的所在地,守在该经销商的仓库里,誓死也要把这批货款要回来。由于A连续几天几夜的辛劳,要回货款后却诱发肝病,抢救无效身亡;业务员B,苦心经营一个省,把这个省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深得当地经销商的拥戴。B曾为个别经销商垫钱往厂里打货款。在一次出差中,业务员B不幸因为车祸而丧生。

员工对企业竭诚付出,老板对员工则感恩不忘。因此,在企业的十年庆典之际,这位老板征得了两位业务员家长的认可,把这两位业务员的遗骨从他们的家乡请回到新建的工业园。遗骨到达的时候,企业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并为两位企业英烈的半身铜像举行了揭幕仪式。当时,天空中飘着小雪,所有在场的英烈的家人、企业人与媒体人都忍不住泪如雨下。与此同时,这位老板还把以前所有离开企业的员工,统统邀请回来参与该仪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对这些曾经在企业里作出过贡献的离职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并对所有离开的人员声明,现在愿意回来的,企业可以马上安排工作,不愿意回来的,去留自便,企业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敞开。

人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到国家,小到企业,概莫能外。

从上述案例中,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老板要凝聚人心、经营人心,必须做好“三头”工作:一是要让员工感觉有“奔头”,“奔头”对员工来讲可能是知识、技能、收入、职位、空间、愿景、事业等一项或多项的希冀和满足。好的老板有“感召”的能力,而且能让员工信服这个愿景是可以实现的。在这方面,史玉柱、马云等都做得非常出色。

二是让员工感觉有“赚头”。老板吃肉,员工喝汤,这是企业员工与老板和谐共生的基本伦理。绝大部分员工都能清醒地认识这个基本的伦理,也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怕的是老板把员工喝汤的权力也给剥夺了,改成喝西北风了。这样,员工肯定不跟你玩了。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个道理很多老板不明白。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钱来分给员工,对每个老板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老板,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所以,成功的大企业家往往只有寥寥数人。

三是让员工感觉有“念头”。这里的“念头”,就是念于亲情,念于感情,念于人情。感情是非常好的人际黏合剂。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容易存活成长,就是因为有血缘关系存在。“扛过枪的、同过窗”这种类血缘的关系,也容易成功,原因是除了金钱的利益关系,还存在在感情方面的关系。上述那位江苏老板的案例就是对念旧情、念感情、念人情的最好诠释。这样的老板,哪个员工不愿跟随?如果员工对老板没有“念头”,没有感情、没有人情、没有旧情,那员工只剩下和老板谈金钱了。而这种赤裸裸的交易,则难免使人心生算计——老板是这样,员工也是这样。如此,大家每天都忙于算计,哪来心情和时间做事业?

于是,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老板只有做好员工的“奔头”、“赚头”、“念头”,才能经营好人心。老板的工作纵有千头万绪,但经营好人心却是必需的。毕竟,管理是越简单越好!所谓“磁”能带兵,磁者,心也!老板和员工心贴心,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

说过了好老板,我们再来说说坏老板。坏老板有哪些秘密呢?

第一,坏老板认为天下“唯我最聪明”,把自己塑造成“独行侠”,对待员工采取命令和控制的手段,管理方面事无巨细,管得很广。第二,在工作中把员工当朋友,结果导致公私不分。第三,认为结果高于一切,而忽视员工体验和客户体验。第四,固守传统的应对方法,凭经验办事而听不进新的建议,或者对新事物缺乏敏感性。第五,忽视企业财富中的“黑洞”,以至于引起浪费,制约了企业潜力的发挥。第六,对待员工只是期待年度或半年评估,而不善于和员工交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七,出现问题时急于推卸责任,似乎所有的错误都是员工造成的,即使进行道歉也不及时,而且从不当场道歉。第八,通过会议征求建议,而非单独沟通。第九,为了让员工回报而施用小恩小惠的手段。第十,雇用专业人士,然后告诉他们只管做好本职工作而不必管分外之事。第十一,经常背信弃义,视拖欠薪资为家常便饭,动辄让员工加班加点,甚至牺牲其节假日,却不支付假日补贴。第十二,对员工厚此薄彼,任人唯亲。

坏老板不懂得或者说根本就不会用人,以致造成了人才浪费。有人曾经问我:“企业最大的浪费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人!今天你丢掉一万元钱,明天还可以想办法赚回来;今天你失去一个真诚的朋友,这笔损失将永远无法弥补。

我曾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则帖子——五种不值得跟随的上司。兹将该帖整理如下,请各位总裁朋友对比一下,看看你身上是否有这样的影子。如果有,请改之。

第一种,没有原则的上司,请远离之。诚信是社会尤其是商界必须遵循的法宝,诚信做人,原则很重要。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事业能做多大?他又能给你提供多大的舞台?一个对客户不讲诚信、不讲原则的人,能对员工坚持原则、讲信用吗?

第二种,梦想小于你的老板,请远离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评判一个老板的标准,并非其公司处于多么繁华的地段,也不是看他的衣着有多光鲜,而在于其心胸是否博大。有梦想的人,才可能把事业做大,即使他目前只是一个小老板。因为有梦想才会有蓝图!受挫时有无出现弯道现象,受利诱时有无把持原则,看待事物时是否高屋建瓴,计算得失时是否斤斤计较……这些才是梦想含金量的测试剂。

第三种,得失两张脸者,请远离之。这一点的含义特别丰富,比如只可共患难、视金钱如生命、你的也是我的……说到底,此类人漠视共赢理念,怎能与人共事?

第四种,只懂用现成的,请远离之。一个只知拣现成的老板,怎么可能会用心培养你?他要找的只是一个熟练的“技工”,甚至可能通过试工来“盗”取你的智慧,所以你必须离他远一点。

第五种,信奉黑厚学者,请远离之。一个信奉黑厚学的老板,随时都可能给你来点黑的,你受得了吗?所以,还是直接屏蔽为妙。

做好老板累不累?在许多人看来,做好老板的确很累——要与员工沟通,要培养员工,要有一定的专长,还要为人师表……身为老板,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其实,做好老板并不累!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员工对公司有信心,增强企业凝聚力。而培训则可使员工迅速成长,从而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将老板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而坏老板呢?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沟通,使团队很难拧成一股绳,员工的工作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调解矛盾、修补漏洞、批评员工、辞退员工或员工炒老板的鱿鱼,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招聘员工、批评员工,互炒鱿鱼……

那么,有没有一个好老板的榜样呢?回答是肯定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好老板,是来自“东吴”公司的孙权总裁。

我们知道,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三方霸王,这三位都具有企业家的共同特质:第一,理想远大,目标明确;第二,善于识人和用人;第三,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那么,如果你生在三国时期,你将选择跟谁?

网上调查的结果表明,很多人会选择曹操,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企业规模大、效益好、工作稳定、风险小而前景好。也有人以诸葛亮为参照而选择刘备,因为刘备善识人,跟着刘备这样的创业团队打天下,更有成就感。乐意辅佐孙权者,大多是因为世居江东,有家族的牵绊,不愿意背井离乡,同时担心如果加入曹操或刘备“集团”,会有地域方面的歧视,会在安排工作和升职加薪等问题上出现不公平待遇。事实上,与曹操、刘备相比,孙权更适合担任好老板的角色。

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曹操生性多疑,不能容人,斩华佗、杀杨修就是例证。刘备并非有识之主,除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之外,并未及时发现、培养第二梯队,最终导致出现“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局面。而孙权呢?孙权严格意义上说,是从父亲和兄长手上接过政权的。不过,他不仅没有挥霍父兄的基业,反而将它继续壮大,北拒曹操,西挡刘备,牢牢保持着三分之一的天下。孙权性格果断,善于用人,并兼听礼贤,实在是一个管理高手,连曹操也不得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是一个着眼于长远利益、敢于大胆启用新人的老板。赤壁大战时,孙权即大胆启用年轻将领周瑜而大败曹军。刘备集团的首席大将关羽为荆州的事情与孙权开战,孙权又启用了一个年轻人——吕蒙。与周瑜相比,吕蒙可以说没有什么名气,骄傲自大的关羽因轻视他而大意失荆州。关羽死后,他的老板加铁哥们刘备兴兵直指东吴。这时,孙权又力排众议,大胆启用了另一个新人——陆逊。陆逊是一个书生,平时读书倒是不少,可从来没有指挥过军队。孙权知道陆逊平时看的都是兵法类书籍,坚持让陆逊指挥这次战斗,还赐给他“尚方宝剑”。书生带兵使许多老将不服气,刘备更是瞧不起陆逊这个第一次带兵的文弱小子,继续按原定作战规划部署。陆逊则出奇计,火烧连营七百里,使刘备仓皇逃跑。后来,吕蒙和陆逊都作为东吴公司的骨干,为孙权霸业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时下,工作经验成了很多老板选人的重要依据。他们乐意雇请有经验的老手,而不愿意聘用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初涉职场,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如果录用了这些“雏鹰”,势必影响本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所以,当他们需要人才的时候,总是将目光瞄准那些有着深厚从业经验的人,而忽略那些正处于过渡期的年轻人。即便你再有才能,也不会被用人单位垂青。这里,我要向老板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你选择哪一个?

孙权已经替老板们作了很好的回答:公司里要有不间断的人才,才会使本公司永远充满活力。老员工虽然样样精通,可总有退休的一天,培养新人能让公司拥有源源不断的原动力。如果你的公司要与对手公司竞标,你不妨把具体工作安排给初出茅庐的新人。因为正像关羽、刘备败于吕蒙、陆逊一样,你的竞争对手面对年轻人,也许会下意识地轻视,在他们麻痹大意的时候,你就可以打他个措手不及而出奇制胜。还有一点,当你出高薪把一些人才挖到自己身边时,你是否考虑过他们的忠诚度?当有人出价比你更高时,你挖来的人才是否会抛弃你?由此看来,与其吝啬那点儿培训费用,还不如收起急功近利的心思,静下心来培育梯队,使自己的人才不致流失。

说孙权是个好老板,还在于他善于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他身为老板的胸襟气度。孙权的父亲孙坚是被黄祖杀死的,孙权在剿灭黄祖之后,黄祖的大将甘宁来投奔孙权,孙权欣然接收。而在和黄祖打仗的时候,甘宁射杀了孙权的大将凌操,当甘宁投奔孙权阵营后,凌操的儿子凌统非常痛恨甘宁,总是与甘宁过不去。孙权对他们说:“以前你们各为其主,而今都是我的股肱,当同心协力把东吴事业做好,勿念旧恨。”这种大度、善于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还有将工作与个人恩怨分开的思想为当代老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孙权有句名言:“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板,要有危机意识,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永立潮头,成为一个既受员工爱戴,又在职场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的好老板。

你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板吗?那就向孙权学习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