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与他者或物的互动(2)

行为艺术与心灵治愈 作者:蔡青


中国成都年轻的行为艺术家何利平在2009年做了一个最能说明与他者互动性的作品。他先预制了一个如同他身体长短的长方形金属盒子,在他钻进这盒子中之前,他事先散发了字条,上面写给观众说:他埋在土中将只有16分钟的喘息时间,他完全依赖观众去救他出险。一辆大型运输车开到铁盒子旁,将几吨重的泥土倾倒在铁盒子上,形成一个高高的小山包。此时倒计时开始了,拿到字条的观众面面相觑,时间在“滴答、滴答”地倒数,这可是假事成真了,不再是开玩笑的了。人们一拥而上,有人开始用铁锹铲土了,经过16分46秒的时间,终于将艺术家从泥土中挖出来,打开铁盒让他出来了。人们倾力救生的场面很动人,而艺术家如此信任观众也让人感动。特别是在当代生活中人与人失去信任,人与人有着越来越多的隔阂时,何利平的这个行为是对人们的一个鼓励,是重新唤起人与人相依为命的良知。他以人们营救他的时间命名这件行为作品《16分46秒》。这个作品突出了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反应和互动期望,是一个成功的行为互动作品。

“人体与自然界一样,也在内在和外在具有相同的关系。”6艺术家做作品时选用的媒介运用得好也会很自然地在作品中发生效果。

利用它者或动物是要经艺术家用心选择的,是为表达观念所做的预测,是艺术家预想要达到的效果的直观,本能的决定。同时这个被选择物或它者有一种对事态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比如博伊斯选择的死兔子,他可以对着它讲述他所要讲的一切,它的沉默和死就是他所要的“效果”。比如那只纽约本地的土狼,它的撕咬不停就是艺术家预想的“计划”。张怡的鳝鱼正是促成她骚动不安的“结果”。所以它者的选择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也是艺术家创意的关键所在,这个“物”有一种不可取代性、一种独特的语言、一种具有深度潜力的所在。是一种明确意向,并与艺术家融为一体的要素。

我们可以说一种好的媒介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一个不合适的材料的选择就如同画蛇添足。做艺术,事情就这么明了与简单,天才与平庸只是在于使用材料与媒介是否恰到好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