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一百个塔尖(2)

布拉格 布拉格 作者:韩葵


瓦茨拉夫的宗教信仰深受祖母卢德米拉的影响,可他的母亲最终都没有信奉基督教,更对卢德米拉影响自己儿子信仰这件事耿耿于怀,于是,趁卢德米拉做祈祷的时候,从背后勒死了她。还有一种说法是,和她一伙儿的两个贵族在布拉格西南郊叫做德津(Tetín)的地方把卢德米拉杀死了。不管谁在哪儿下的手,只要信仰对人的影响超过应该的限度,特别是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或者无力约束的时候,都可能发生超出常人想象力的悲剧,而悲剧的制造者,甚至可能因为有信仰支撑,伤害了别人还不觉得有负罪感。

不仅仅是宗教,还有对于权利的欲望,对于事业的野心,其实任何一种人们精神层面极端向往的东西,都具有宗教的性质,虔诚或者狂热过度,而道德和法律不足,就很危险。这个普谢米斯里德家庭里,刚刚出了一件母亲杀死祖母的事情,接下来,又出了一件弟弟杀死哥哥的事情,受害人就是瓦茨拉夫,这次和宗教无关,主要是谁掌权。这件事情让我们看来,几乎是鸿门宴和玄武门的混合,父子翻脸兄弟成仇,逃不脱集权政治的特点。据说弟弟波列斯拉夫的儿子出生那天,邀请兄长来赴宴,但在路上安排了袭击,瓦茨拉夫想到附近的教堂躲避,而弟弟已经有了一不做二不休的决心,提前贿赂教士,把瓦茨拉夫挡在门外,最终他被杀死。这个地方叫老波列斯拉夫(Stará Boleslav),在布拉格东北郊区。教皇作露天弥撒那次,就选择在瓦茨拉夫被刺杀的9月28日,地点也是老波列斯拉夫。而波列斯拉夫即位以后政绩卓著,在加强领地建设和领土扩张上,都颇有作为,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很高。也许是于心不安,他给杀死哥哥那天降生的儿子,取了个奇怪的名字,意思是“可怕的宴席”,他同样信基督,还派女儿去罗马要求教皇给波希米亚设立教区。多年以后的结局呢,波列斯拉夫虽然对这个民族贡献斐然,但是,并没有因为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道理,就成为人们纪念的君主,也没有因为弑兄的行为让他从历史中消失,历史上叫波列斯拉夫的君主有好几个,为了容易区分,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波列斯拉夫一世,残暴的那个。虽然有的学者提出,当时可能并不是谋杀而是意外,但是,并没有人为对捷克发展作出贡献的波列斯拉夫找出众多不得不杀兄的类似“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理由,他还是残暴王。瓦茨拉夫倒是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因为他的道德好,人们对他的印象是虔诚、谦卑、有教养、有智慧,而且,人类天生具有悲剧情结,表彰“受难”、“殉教”的先烈,颂扬从容就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瓦茨拉夫被追认为波希米亚保护神,还得到了“好国王”的称号,虽然生前他还来不及有更多地作为,甚至没有能够保住自己的生命,身后却骑马昂头,矗立在用他名字命名的广场尽头,当民族危亡时刻来临,瓦茨拉夫会复活,并唤醒沉睡在大山里的军队,在冲过查理桥的时候,他的马会被石头绊倒,这时候,瓦茨拉夫便得到那把传说中的神奇宝剑,有了这把宝剑,他将带领军队把敌人一举消灭干净。

圣维特教堂最初建造是在公元925年,那时候当然不是现在我们眼前的样子,那是一座罗马式圆教堂,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后来扩建成长方形教堂的格局,最后建了后边这部分钟楼和双塔。可能正是因为不断改造,教堂侧面,也就是之前的黄金大门,正对着城堡中庭,有大片开阔地,当今教堂入口前面却只有窄小的空间,距离穿过来的拱门很近,从拱门出来,就迎面看到高耸入云的庞然大物挡在眼前,有种出门见山的效果。

我记得最早不用门票就可以进入教堂参观,后来需要购买门票,后来,又免费了,免费的原因是大教堂的所有权从教会转移给政府,政府可以用纳税人的钱来做维护,这样持续了几年,旺季的时候,教堂外面每天都有长长的一队人等待进门。大概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就又改了规矩,不能随便进入,办法是城堡的参观票不涨价,但把教堂加到参观项目里,就是说,依旧不收费,但仅限于购票参观城堡的人才可以进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