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幸福之地:不丹》雷龙之国(2)

我在幸福之地:不丹 作者:黄紫婕


语言

不丹官方语言是宗卡语(Dzongkha),Dzongkha的字义是指:在宗(Dzong)所说的语言(kha)。原先仅流传于不丹西部,直到1971年才遍及全国。虽然源自藏文,与藏文相似,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宗卡文后来藉由藏文而有些微改良,在1960年第三世国王在位时发展而出。不过,英语是学校教学的媒介,所以受过教育者都能说流利的英文。在不丹王国里,可以见到英文招牌、英文书籍以及英文菜单,道路标志也都以宗卡文、英文等双语呈现。而国家报纸《Kuensel》同时发行英文、宗卡文版本。不过,在僧侣学院,则以传统的藏文(Choekey)进行教学。

由于不丹的地形复杂,长期交通不便,地域闭锁,全国就有18种以上不同的方言。除了宗卡语,主要有3种重要的地区性语言:中部是本塘语(Bumthangkha,藏语),东部为仓洛喀语(Tshanglakha,藏语),南部则流通Lhotshamkha(藏语)与尼泊尔语(Nepali)。

不丹的宗卡语发展委员会,曾建立了一套将宗卡文译成罗马拼音的系统,虽然宗卡语有很多音调是无法透过罗马拼音来准确发音,只能约略近似,但还是提供了易读、易懂的方便。

宗卡语的书写体非常近似于西藏文。它含有30个子音符号,4个元音符号。

种族

大多数的不丹人属于同一个种族,但依其语言上的歧异主要可分为三大支:

1.东不丹的夏迦族(Sharchops)。妇女极擅于织造,其中以丝织品和生丝最著名。

2.雅罗族(Ngalops)多居住于不丹西部,主要农业作物多为主食类,如米、小麦、大麦、玉米,在廷布与帕罗地区,苹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3.罗参帕族(Lhotshampas),分布于南不丹。经济主要仰赖当地的香料作物,如姜、小豆蔻等,也有种植果树,如柳橙等。除此之外,不丹尚有许多拥有自己语言的小族群,例如:邦塔族(Bumthap)、东部的仓果族(Tsangho)、西北边的拉雅帕族(Layapa),东北边的布洛帕族(Brokpa),以及西南边的多雅族(Doya)。

不丹国的幸福标志

幸福,哪有标志,

是孩子们最纯美的笑容;

还是情人深情相望的目光。

不丹,她对我慈爱地说着:

孩子,我给你四种吉祥和贺礼。

来自大地,有雄壮奇兽——六不像;

来自森林,有经年长绿——松柏;

来自众花,有青翼精灵——蓝罂粟;

来自虚空,有守护神鸟——乌鸦;

还有我的心之菁华就交付在你心莲之上,

祥龙的守护,交十的圆满,宝珠的荣耀。

最后,

别忘了,在雪山上,雷龙之旗,胜利飘扬,

山风吟唱,祈祝幸福欢腾的乐音。

不丹国旗

不丹的国旗为长方形,由一条银白色的飞龙居于中间,背景分别为黄色与橘黄色的两个三角形所组成。左上方的黄色三角形,它所代表的是世俗的层面,象征国王在领导宗教以及世俗政务上的权力与作为。右下方的橘黄色三角形,它所代表的是心灵(宗教)的层面,象征昌盛的佛法精神与力量,特别是在竹巴噶举与宁玛的教法传承。国旗中央的飞龙,代表不丹国名(不丹语DrukYul)──“雷龙之国”的象征,银白色的龙身代表着不丹国子民的纯洁与忠贞。而龙爪上所握着的四颗宝珠,则象征着财富、兴旺、安乐与圆满。

不丹国徽

不丹的国徽充满着金刚乘佛教(密教)的色彩。它的外形是一个圆圈的形状,中间有十字金刚杵安立在莲花座上,其两侧为雌雄双龙所围绕,上方供捧着满愿宝珠。十字金刚杵代表着世俗与心灵的和谐圆满,莲花表示无垢清净、纯洁,满愿摩尼宝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力量,双龙则是不丹──雷龙之国的象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