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繁荣的求索》为人生赋予意义(1)

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 作者:林毅夫


我在中国台湾长大,之后来到中国大陆,那些曾在我身边的和我所见到的穷人从未带着高更所展示在其画中的悲观情绪去生活。作为二战后出生的一代,我的童年时代在满目疮痍的昔日殖民地上度过。经历了艰难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动荡的年代,我通过历史和经济的镜头去理解人类最基本的尊严问题。是的,存在于中国社会记忆之中的饥饿问题正是人类苦难中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向他们的朋友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吗”,而不是说“你好”、“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

从学校回家吃午饭时,如果家里的炉子是冷的,我的兄弟们甚至不会向我的母亲提出想要吃饭。我们那时仅有的正餐通常只是几个甘薯的微薄口粮而已。但我周围人们的集体心态中却从未表现出高更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观、幻灭和绝望。相反,我从童年时周围的人们身上看到:人类的无助正是其动力和灵感之源。而这也正是我这些年在非洲、南亚和其他许多贫穷的地方所再次看到的。它告诉我每个国家都埋藏着繁荣的种子。

    在青少年时期,我了解到了两位我心目中英雄的平生,他们成为激励我奋斗的动力源泉,他们的故事给予我生命中重大抉择以启示。一位是李冰,他是中国22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今四川)太守。在目睹了他的人民常年被岷江的洪水所侵扰后,他修建了都江堰灌溉工程——“欧亚大陆东部最大、计划最周密的公共工程” (Sage,1992, p. 149) 。

    尽管当时技术并不先进,地质构造也十分复杂,李冰仍然亲自率领数万工人,历时八年,在群山峻岭间开凿出了一条20米宽的河道,并在河岸两边修建了灌溉系统。而这一基础设施工程至今仍运行良好,它使得中国曾经最为贫困的地区变成了拥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富饶肥沃之地。在1979年夏天,我从中国台湾回到大陆后,最初参观的地方之一就是都江堰。当我立于悬崖绝壁之上俯览狭长的河道时,雷鸣般的巨响和脚下奔腾的河水令我感到眩晕和震撼。2200多年来这河水从未停歇,灌溉着下游肥沃的成都平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