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效用最大化并不能提升幸福感(3)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 作者:(美)约翰·格拉夫


伊莎贝尔和戴维按照表格,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分;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匮乏之处,也了解到哪些地方可以加以改善,以便过上“美好生活”。他们承认自己工作得太多,需要时常参加参加一些活动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于是他们参加了各种聚会,自己也举办了一些聚会;每周还会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这些活动确实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平衡了。

人类基本需求

状态(质量) 拥有物(物质) 行为(行动) 互动(环境)

生存 身心健康

食物、住所、工作

吃饭、穿衣、休息、工作 生活环境,社会

背景

安全 关心、适应能力、自主权 社会安全感、医疗保健系统、工作 合作、计划、照顾、帮助 社会环境、居住地

感情 尊敬、幽默、慷慨、感性 友谊、家庭、与大自然的关系 分享、照顾、性生活、表达感情 隐私、亲密空间和关系

理解 批评能力、好奇心、直觉 文学、老师、教育

分析、学习、思考、调查 学校、家庭、大学、社区

参与 接受能力、奉献、幽默感 责任、义务、工作、权利 合作、反对、表达意见 协会、政党、教堂、社区

休闲 想象力、平静、自发性 游戏、聚会、内心平静 白日梦、记忆、放松、享乐 风景、亲密空间、私人空间

创意 想象力、勇敢、创造力、好奇心 能力、技术、工作、技巧 发明、建立、设计、工作、创作、解释 表达的自由、工作室、观众

身份 归属感、自尊心、一致性

语言、宗教、工作、风俗、价值观、规范 了解自己、成长、作出承诺

属于自己的地方、日常生活的环境

自由 自主权、热情、自尊心、思想开明 平等的权利

反对、选择、冒风险、拓展自我察觉 任何一个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