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想不死》阅读终端的选择(1)

理想不死 作者:胡赳赳


第一章 阅读终端的选择

城市图书馆

伟大的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在他双目失明时终于拥有了九十万册藏书,他自己曾表示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在他无法阅读时,书的宝库打开了,正如一个拥有金山的人找不到消费的地方一样,迷宫不仅仅出现在博尔赫斯的作品里,更是一个现实境遇的写照。

在城市图书馆里总是让人恍惚,图书馆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迷宫,无论人们的阅读如何有效,实际上都是失效的、虚弱的,因为更强大的可以潜在阅读的书目摆在前面,堆得更高。带着水具和面包、长期盘踞在图书馆一角的人更容易让人联想起马克思,关于他的阅读的场景描述跟他的著作一样经典:他桌下的水泥地面被他无数次的划脚擦出凹痕。这更像一个水滴石穿的故事,预示着那些到图书馆来找乐子的人注定失败,而那些在图书馆里十年面壁以图一朝碰壁的人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

在体面的图书馆里,体面地拿起一本书,阅读、抄录甚至暗诵,都会成为人生际遇里长久保鲜的记忆片段,也是作为人类自觉的一种方式而存在,此举无意间就已经饱含着对普遍事物的信仰和敬意。当然,这里面不乏结伴而来的爱情、一见如故的钟情,总之,故事和事故都具有在这种场景下发生的可能性,甚至在港片中,我们看到李连杰扮演的图书管理员具有超人的力量(《黑侠》),我们更愿意相信,图书馆真的是一个蓄能和增加功力的场所。  

租书屋

租书屋里的书籍永远充斥着那样一类:武侠、言情和畅销品。黄易和黄仁宇的书排在同一个格子上,而古龙与老死不相往来的琼瑶身处一地,海岩与哈利·波特则分别刺激着少年的青春和童年的想象。

尽管租书屋在大城市里近乎绝迹,但是在二线城市和小城镇,却是一个廉价而物美的选择,这租来的图书是“二手”货,并且只能属于自己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常常不得不挑灯夜战,将书读完。唯一难以容忍的是,租书屋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装备不良,光线黑暗、发卷的书页和发旧的书脊也是长久的形象,这不是百年老店散发的历史悠远的气味,而是一个集消遣、求知、跟上时代步伐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租书屋。它带来的是一定消费水平下的最高效率的资讯轮转,与录像厅、台球室一样,它同样也是小镇青年最好的去处之一。

网络

网络成为新的阅读终端既不专一,也不专业,这里没有语言的交流和互动,随时取阅、随时回应,既可以读到经典的图书著作,也可以在BBS里读到大量的原创文章,拼贴、篡改、戏拟、无厘头是网民们创作和阅读的修辞手法,而一大堆适合扎堆和取闹的“坛子”则如同博客一样成为风起云涌的原创中心。

各种上网工具和插件成为派生出来的一个个小小的终端,在MSN上的即时交流可以看作是双方即兴的阅读和创作,在很多人的博客中,都出现了将MSN上有“思想”的对话直接放置其上,也许是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也许是交流了对一个电影的感受。网易泡泡除了能即时通信之外,还能免费发送短消息,不经意地将阅读系统延伸到每个人的掌上,段子的出现和转发在这个终端上此伏彼起,哧哧的笑声似乎都能够听见。

网络阅读是快速而浮光掠影的,很少有人能够慢慢享受嚼咀文字的乐趣。在网上阅人无数、阅文无数,是一个从众意义上的阅而不是一个个人体验的读,所以看着看着就谩骂几句并不鲜见,这便构成隐身阅读的新的乐趣,因为不在现场,无从担负责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