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想不死》网络表情(2)

理想不死 作者:胡赳赳


网络表情的歧义百出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即使全球化的最后文化宿命是建立大一统的语言体系(比如网络表情符号的通行),但不同地域还是表现出不同认知特点的方言面貌(不同文化特征下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所以汤林森依然认为,全球化趋势并不会导致一种同质文化的全球文化,相反,由于国家控制力量的消退,全球化将带来一种充满异质变化之可能的多元文化景象。

机器所能制造的网络表情已经实现了最大的“智能化”,即通过选择既定的“脸孔”和图案来传递情感,这些脸孔可能会更生动、更细微、更传神、更加动漫,但总之难逃“脸谱”的范畴。

脸谱最大的特点是“千人一面”,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面具所具有的种种特性网络表情也都有了,表情所传递的质感都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想象力发挥作用了。网上曾经盛传一张与姚明网聊的MSN截图照,假如连线聊天的对面真是姚明呢,他打出一个笑脸,你当然能够想象到他的表情,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是陌生人。

现在,上网发言而不使用网络表情的人几乎绝迹了,而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者,其使用网络表情的频率都在数十次以上。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就有许多小孙悟空出现,这个超现实主义的神话故事得以在网络中部分实现,你可以不知疲倦地把你的表情悬挂在BBS上、博客上,以及在MSN和QQ上制造个人的幻象。

这个脸谱并不在意个人的容貌,它除了可爱之外,根本不用别的形容。每个人都是一张娃娃脸,年龄、性别、肤色、上下级关系在这里都变成了同一属性,因而使平等交流成为可能。在表情的手动生成下,一些原本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原本不敢表露的个性也表达了,这可视为网络表情在网络语言中添油加醋的一点贡献——它用面具的形式使我们吐露真言,而又回避尴尬。

网络表情提供了一套标准,却又在日益翻新:MSN中的网络表情是普及版的,笑脸的应用程度最广泛,而在QQ中的网络表情,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则是那个“色色”的小脸,它被用来作为“心仪”使用的频率也相当高。在博客日志中,一个“受打击”的小脸形象最引人注目,它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表情的创新。而BBS中的网络表情是五花八门的,不同的BBS上使用的网络表情的符号系统不一样。还有自定义图释,可以上传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图片,这使得网络表情更加个性化。

一方面,网络表情作为网络语言的替代出现,在语言不好表述时,敲一个图像能获得直观的效果和感受,另一方面,网络表情也激活了网络生活的创造力,即便是在视频日益方便的情形下,网络表情依然大受欢迎,因为它不断地有新的花样和品种冒出来,也许有一天会超出人类真实的表情。

有一本叫《高校教师》的日本小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有三张面孔,一张是别人看到的,一张是自己看到的,还有一张是真实的。”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表情的极大丰富,人类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二张脸,这张虚拟表征的脸会不会是不真实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