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想不死》给实习生的忠告

理想不死 作者:胡赳赳


第三章 给实习生的忠告

一、请使用公共语气,不要害怕用“我们”或“读者”,但不要使用“你们”,而尽量用“你”。杜绝用博客语气,或私人语态,也不要一股专栏味儿。

二、这不会造成大而无当,恰恰相反,只要在媒体上发表,就意味着话语权,要么不发表,要发表就已经是意见领袖。因为出版即意味着产生影响。

三、尽量用简洁、有力、直白、有节奏感的词来造句。除非你认为自己会对文法有突破或有贡献,如你们(但是,用你们也并非不可)热爱的许知远……

四、如果每个段落只表达一个场景或一个意思,那简直太完美了。

五、巧妙地交代五个W,而不是生硬地罗列出来。边叙述边带出来,这是最佳原理。

六、至于悬念,有时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给人的感觉是“绕”,故此悬念应在读者顺序阅读两分钟内能找出答案。

七、没有客观写作,除非是死人。但有隐蔽的客观。正如作家不需要体验生活一样,他本身就活着,他也不是死人。

八、学会使用关联词,高中作文课已教过,它的好处在于:文本有自己内在的逻辑和张力。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你去构思,一篇绝世好文就诞生了。

九、小说创作时的作者是全知全能的。新闻创作(是创作而不是记录)时,你应该无限接近全知全能,这首先需要培养自信。

十、另外,追求完美永远是讲给别人听的。你自己要学会妥协、善用素材、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使写作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工业水准之上。

十一、当见过了太多的办报像种田、办杂志像办报的时候,不要沮丧,为一本纯粹的杂志工作,比如:《新周刊》……

十二、如果面对一个陌生人不能一口气提出十个以上的问题,那么你是不合格的。发问需要勇气,需要有别人笑你是白痴的心理准备,这跟说我爱你是一样的道理。你每向采访对象抛出一个问题,都源于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以及对真知的好奇。

十三、文无定法,如果能坚持不懈地打破常规,在新华体之后,摒弃南周体,老实说,现在深度报道也已成为新的新闻八股文了,普利策的方式也成为一种古典写作。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迫切地需要新的范式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