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节选(7)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作者:李魁彩


赴京赶考驻西山,香山脚下有双清——双清别墅中,毛泽东掌控乾坤

香山,位于北京西北20公里外的太行山余脉上,是北京西郊西山山岭之一。这里重峦叠嶂,风景秀丽。

据说,早在金代,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人们便在这里开始建筑寺院,那时最早建了一个香山寺和行宫,不久又建成了会景楼和祭星台。此后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这里建过离宫别院,成为他们游玩暂住之处。清乾隆十年(1745年)朝廷在这里又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共成二十八景,如勤政殿、翠微亭、栖云楼、重山寺等,景外加筑围墙,美其名曰“静宜园”,与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以及畅春园、圆明园,并称北京的三山五园。

香山的“园中园”

1949 年3 月25 日下午, 毛泽东参加完在北平西苑举行的入城仪式后,便乘车来到了香山。

在美丽的香山半山坡上, 有一处淡雅的幽静小院—— 双清别墅。

双清别墅本是香山慈幼院的创办人熊希龄的私人别墅。熊希龄是清末明初的著名政治家, 曾在袁世凯、段祺瑞政府中两次出任内阁总理。但是, 使他流芳百世的, 不是他的政治, 而是几乎与“ 五四” 同时诞生的香山慈幼院。这所熊式学校以其扶贫救孤、亦工亦农的宗旨而享誉天下。

双清别墅院内西北角有两股清泉顺山而下, 终年不息。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 双清” 二字还清楚地留在泉旁石崖上。传说。元世祖忽必烈一次游览香山,夜宿香山行宫,梦中见到这里有泉流涌出。第二天,立即降旨掘土开挖,果然从地下冒出了两股清泉。别墅竹影扶疏, 山水树木无不顺应自然, 丝毫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清泉汇聚一池,因村借景,秀丽宜人。在这里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叶,冬可踏雪。因四季景色绮丽,双清别墅被称作香山的“ 园中园” 。当时, 在北平的中共领导和中共中央在北平市各方面工作尚未完全走上正轨的情况之下, 安排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暂时住在这里, 是最合适不过了。

双清别墅的院子比西柏坡毛泽东的住地要宽敞得多。院内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 房子高大漂亮, 东头被安排作为毛泽东的办公室, 西端是毛泽东的卧室。中间是会客厅, 能坐二十多人。养鱼池占了院子的很大一块面积。门前有一亭子。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住在双清别墅北面的一个大院。两院相距二三百米, 来往方便。

汽车在别墅门口稳稳地停下, 毛泽东第一次踏进双清别墅的院门, 高兴地说:“ 这个院子很好呀! 比我们在西柏坡住的院子又大又漂亮呀!” 在大门里, 他停下脚步, 点燃一支香烟, 略略环顾了一下这座掩映在古树翠竹之间的庭院。只见房前有一座六角红顶凉亭, 小巧无华, 亭旁一株银杏树, 参天拔地, 树下有几竿翠竹, 郁郁葱葱。亭旁蓄一池清水, 微风吹拂, 碧波涟漪,池边依山有一方平台, 拾级而上, 满院佳景尽收眼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