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沈从文家书(1966-1976)》王府井还是大字报海洋(2)

沈从文家书(1966-1976) 作者:沈从文


我血压还在二百,易眩晕,已止住。医生还是要我白天也睡二三时以为好。因为同时心脏也不好,一并发,即报废了。每次去医院必从百货大楼前过身,总是见大几万人各处走动看大字报,特别是看漫画,兴趣十分浓厚。一部分像是外来人,一部分是不上工的职员学生或小市民,有什么新传单,即一涌而进,争夺激烈。许多人多像是无所事事,不知作什么好,看来令人忧虑。上万的路人,极少有人在路上看报纸社论。事实上很多大致看不懂报纸社论,不明白重要性。我心中总不免怀有一点杞忧。一种深刻的杞忧。同时也可以说是不必要的杞忧。得想办法正面教育。首都有此现象,省市更可知。因为我们知道事情很少,而且多是表面的,皮毛的,非本质的。例如比较熟习的文学创作方面,旧有的作家几几乎在扫荡情形全垮下了,将来除去旧领导外,自然还得留下部分年事较轻的,照主席指示下乡下厂,搞三五年看。主要还是得靠如何培养新生力量。林副提到军中文艺新创作班子得“三过硬”。提法扼要、具体。其中最困难处,即“技术过硬”。说来简单,其实不然。正如搞《沙家浜》,能如汪叔叔①笔下精彩,那里是从二三年中训练班可以解决?那里是一般训练方法即可解决?主席也说起过,“习文学的不会写小说”。因为他不明白大学校里教员、主任和教授,很多写小文章也不成。大多数也不会写小说。(有很多写篇像样文章还不可望!)还有各省作协的负责指导写作的人,也多不会写小说,或很少写过几篇又有思想、又有文笔、可以示范的小说。一般情形是基本功没有作对,所以过去以一省之大,三五千万人之多,一年出个短篇选集也不易见精彩,这情形是够严重了。多近于用温室育苗,作新作家不用打乒乓球的淘汰制,稍露苗头,即抬举过高,期望过大。而且学习面极窄,四川学沙汀,山西学赵树理,湖南学周立波,取法乎中,斯得其下,这那会出人材?因此全国一年搞一个短篇选集,看来还有许多不免凑数。一般缺点是既不会写人,又不善写事,更不知如何写有特殊性风景背景。其实也即是思想不过关。基本功没有作够,学习方法有问题!不正视这点,针对问题求解决,将来不可免还是得走一大段弯路,费时,费力,并不能得到预期效果。我说的是短篇小说,这方面我似乎还有发言权。可惜我心脏受了较大限制,不然一定请下乡,或即回来家乡住一年,一月试写一个,一年时间内会至少写得出十个一切都新的样板短篇。到目前为止,这一环成就,是最弱最弱的一环。照《人民文学》过去的鼓励方法,是永远产生不了真正新作品的。学校则改来改去,也决不会从中文系产生起码作家,先生还得再学习,才有资格作先生改卷子!

五月十一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