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寡人有疾》第一章 一剂白虎汤 满城铁蒺藜(1)

寡人有疾 作者:苗炜


早春三月,风和日丽,草青水暖,正好厮杀。这一年,窝阔台、拖雷的两路蒙古大军已对金国形成分割之势,用不了多久,金国就要完蛋,如同已经被灭掉的西夏和花剌子模。窝阔台麾下一支万人队已在永安城外驻扎了七天,队长脱布安帖儿还没有下达攻城的命令,他在攻打河北易州时中了一箭,伤口未曾平复,背部又生脓疮,军医萨巴拉正在悉心调理。用的一种草药名叫冬那格瑞赤,译成汉语叫长果婆婆纳,捣碎了敷在伤处。这草药生长在阴山的黑土草甸之上,根小茎高,叶为绿色,花为蓝色,专制脓疮。内服的两种药是鸡屎和老鼠屎,蒙藏医学经典中记载,这两种药都能排毒。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早就说过:“玉扎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脱布安帖儿一心想早日攻下永安城,无奈投石器所需的弹药并不充足,单纯以骑兵冲锋,必然死伤惨重。军医萨巴拉还报告,军中伤兵尚有八百,药材短缺,应将伤兵送到北京城休养,再补充几个医生。按照以往的作战习惯,脱布安帖儿才不管那些伤兵死活,只让他们自生自灭便是,现在自己中了一箭,知道受伤的滋味不好,便从军中挑选老弱的色目人,组成一支百人队,将伤兵送往北方。大战在即,他可不愿意让一百个勇猛的蒙古骑兵去做这样婆婆妈妈的事。萨巴拉又建议,打下永安城,要征用一些汉人的郎中随军调遣,脱布安帖儿便传下号令,破城之后,凡药铺不得劫掠,凡郎中不得杀头。遇到铁匠木匠,也征入军队。正是有这条命令,永安城里的医生沈九畴后来才保住了性命。

沈九畴在这一年春天就知道了未来的凶险,他关心草木之相,查物候之占,看到植物的生长,就能预知年景。要是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地上最先生长的是荠菜,所谓“岁欲丰,甘草先生”,甘草者,荠也,就是后人爱吃的荠菜馅馄饨那个荠菜。“岁欲苦,苦草先生”,苦草者,葶苈也,这葶苈,能入药,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岁欲雨,雨草先生”,雨草者,藕也。“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也。“岁欲恶,恶草先生”,恶草者,水藻也。“岁欲病,病草先生,病草者,艾也”。这一年春天,山坡田野之间,最先长出来的是艾草,河流沟渠之中,也早有水藻泛滥,沈九畴料定今年必定是疾病横行,多灾多难。可日子该怎么过还要怎么过,《管子》中早有教诲,早春三月,要用药草熏烤房屋,更换钻燧,淘井换水,搞卫生大扫除。沈九畴挑了个良辰吉日,拿来一把新采的艾草,用一面阳燧,对着太阳取火,这阳燧就是凹面的铜镜,取天火燃艾草,阳气充沛。艾草点燃了,沈九畴让仆人拿去熏烤房屋,给各个房间消毒,他坐在院子里,盯着手中的阳燧发呆,这玩意既然能点燃艾草,那就能点燃蒙古兵的粮草,如果把城中的铜镜都收集起来,也许能用火打退蒙古兵。想到这里,他便叫仆人将一堆草料放到庭院里,用阳燧照了半天,却始终未能点燃。正和这铜镜较劲,门外有人吆喝:“沈先生在家吗?”开门看时,见是一名军官,带着两个小兵,那军官一抱拳,“在下叫卫忠,在永安城守备总管完颜七斤将军帐下听令。”沈九畴抱拳还礼,听他继续说下去,“完颜将军差小人前来,是请先生去给完颜将军的夫人看病。”沈九畴应道:“好,我这就跟你们走。”管家尹龟寿递上来药箱,沈九畴背在肩上,跟着卫忠向总兵府而去。

永安城里一片萧条,不少户人家已经逃难。城里早就贴出告示,青壮年都要去当民兵,各家各户捐献铁器,还要硝石、硫黄、蜀葵、桦根、朱砂、草乌、巴豆等物,这些东西都是制造铁蒺藜、蒺藜火球的原材料,后世的手榴弹、地雷就缘自铁蒺藜、蒺藜火球。路上有一队士兵拎着铁锅、扛着一口大棺材往兵营方向走,卫忠跟沈九畴说,这棺材板可以做箭柄,铁锅熔化再做成箭头。离总兵府渐近,只见街道两旁写了好多标语,“精忠报国”,“厉兵秣马,打败蒙古兵”,“誓与永安城共存亡”,均用汉字和女真文字双语书写,红底白字,煞是醒目。总兵府前热火朝天,一队士兵光着膀子在打铁,炉火烧得正旺,各家收来的铁器都堆在地上,总兵府门房砌起了一座窑,有几名工匠正在和泥制胎。沈九畴问:“这兵士打铁,我知道是造箭,兵士烧陶,却是要做什么?”卫忠道:“蒙古骑兵最为厉害,但我们的火器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烧陶,是为了做一种陶蒺藜,把火药填在其中,点上引子扔出去,就在蒙古阵中炸开,炸碎的陶片也可伤人,这和铁蒺藜是一个道理,只是做起来更为简便。我们的铁还要做箭、弩,总兵大人有一种新式武器,叫三弓床弩,这弩足有一张床大小,需七人才能施展得开,一次可以射出三支箭,打到三百步远,还有七连发箭,十连发箭,可及百步之遥。和蒙古兵打仗,不能近身肉搏,这帮蛮夷,就得用火箭伺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