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冯骥才:眼睁睁看着文化消失,我的心里充满了失败感(4)

有理想就有疼痛 作者:高晓春


我们不能为了文化好看,就看着他们过穷日子,那样我们也太残酷了

高晓春:会不会有人问您,少数民族的兄弟们也应该过上好日子,也应该享受现代化生活呀?

冯骥才:不错的,他们要现代化,也应该过上好日子,这没有问题。我们不能为了文化好看,就看着他们过穷日子,那样我们也太残酷了。

我们不可能这么想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它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就单方面地发展经济,而眼见着它的文化消失。

高晓春:如何协调这种关系?

冯骥才:在政协会上,我提出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牵头协调少数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基金等几条建议,希望社会各界都来支持。

高晓春:2003年开始的这项“全面的、地毯式的、不留死角”的普查工作,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我们了解到,由于资金困难,很多学者都是自费的,有的学者甚至是把自己的积蓄掏空了来做这件事情。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您是怎样过“金钱关”的?

冯骥才:我必须凑足这笔经费。想买我的画的人不是很多吗?但平时我没时间画,这一次,我被逼得没办法了——2004年,我是白天忙着各种事情,夜里11点钟左右开始画画,准备义卖。我要卖过100万,必须得有20幅以上的画。我拼命地画,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直到把我的手腕儿“画成”腱鞘炎,才完工。在天津和北京各开了一天画展,然后,这笔钱凑齐了。

高晓春: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再加上,我们没有那种非常清醒的、自觉的文化意识,在这个时代和这个转型期中,我们没能把中华文化的脉络顺理成章地和现代生活融接上。

冯骥才:是的。所以,在这个时代,总得有一些文化人对这件事情进行思考,而且仅是思考和呼吁还不行,还必须得付诸行动,这是当务之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