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文学大师谈》第四章 新乐府辞(4)

中国文学:大师谈 作者:郑振铎


此外又有《上声歌》《欢闻歌》《欢闻变歌》《前溪歌》《阿子歌》《团扇郎》《七日夜女郎歌》《黄鹄曲》《懊侬歌》《碧玉歌》《华山畿》《读曲歌》等,皆是以五言的四句或三句组织成之的。其间以《懊侬歌》《华山畿》及《读曲歌》为最重要。像“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懊侬歌》;“歔欷暗中啼,斜日照帐里。无油何所苦,但使天明尔”《读曲歌》,都可算是很清隽的情歌。《华山畿》及《读曲歌》多有以一句的三言及二句的五言组织之者,像“松上萝,愿君如行云,时时见经过”《华山畿》;“百花鲜,谁能怀春日,独入罗帐眠”《读曲歌》,其歌唱的调子也许是不大相同的。

“西曲歌”为“荆楚西声”,其情调与组织大都和“吴声歌曲”相同。其中重要的歌调,有《三洲歌》《采桑度》《青阳度》《孟珠》《石城乐》《莫愁乐》《乌夜啼》《襄阳乐》等。像“望欢四五年,实情将懊恼。愿得无人处,回身与郎抱”《孟珠》;“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乐》;和《子夜》《读曲》的情调是没有什么殊别的。所不同者,“西曲歌”为长江一带的情歌,故特多水乡、别离的风趣耳。

这些民歌的风调,很早的便侵入于文人学士的歌诗里去。所谓“宫体”,所谓《春江花月夜》等等的新调,殆无不是受了“新乐府辞”的感应的。最早的时候,相传为王献之与其妾桃叶相酬答的短歌,便是受这个影响的。释宝月的《估客乐》,沈约《六忆》之类,也是从《子夜》《读曲》中出的,萧衍尝拟《子夜》《欢闻》《碧玉》诸歌,像“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君住马已疲,妾去蚕欲饥”《子夜四时歌》,宛然是晋、宋的遗音。其他如萧纲、萧绎、张率、王筠诸人的所作,无不具有很浓厚的这种民间情歌的成分在内。陈叔宝所作,尤为淫靡;不独拟作《估客乐》《三洲歌》而已,且还造作“《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隋书?乐志》。惜今存者独有《玉树后庭花》:“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聊可见其新声的作风的一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