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教育大师谈》第九章 生活即教育(7)

中国教育:大师谈 作者:蔡元培


这几个议案是由村民大会通过的。这就是社会即学校的办法。由此,我有几个感触:

(一)民众运动,要以对于民众有切身关系的问题为中心,否则不能召集。

(二)社会运动,非以社会即学校,则不能彻底实行。而社会即学校,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三)不要以为老太婆、小孩不可训练,只要有法子,只要能从他们切迫的问题着手。

(四)公众的力量比学校发生的大,假使由学校发命令解决,则社会上了解的人少,而且感情将由此分离。

(五)民众没有指导是不行的,和平门饮水问题,倘无相当指导,可以再过四五十年也不会解决。

(六)做民众运动是要陪着民众干,不是替民众干。要想培养中华国民,非此不可。

这就是以小学所在地做学校的一个例,其余的例很多,不必多举。社会即学校要如何的实现,请大家一样一样的做个方案,二次开会的时候再谈。

这是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是一个学理。

关于“生活即教育”,我现在再来补充一套。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若是过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过未来的生活,就要与人群隔离。以前有一部书叫《明日之学校》,大家以为很时髦的,讲得很熟的。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此文作者陶行知,原载《乡村教师》第9期,1930年3月。)

《中国教育大师谈》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