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苹果》后乔布斯时代的到来(18)

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 作者:(美)亚当·拉辛斯基


从内部看,优秀人才和宝贵资源都会流向公司最好的产品;从外部看,设计精良的产品在不知不觉地向消费者传达这样的信息——制造商十分关注他们。反过来,这种信息又会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这种纽带比价格更重要!不信,请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我迫不及待想拿到新款iPad!”和“买Kindle还是Nook,哪个更合算呢?”那么,当涉及设计、制造和企业规划的时候,苹果是怎么做到与众不同的呢?

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唤起人们的情感是一件非凡的成就。对于为设备制造商工作的包装设计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更难了。(试想一下,一台戴尔笔记本除了让人觉得沮丧,还能唤起什么情感?)不过,唤起消费者的情感,正是乔布斯从创办苹果公司开始就一直在做的事情。乔布斯拒绝用大众的思路来设计苹果的产品。苹果的产品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东西,而是艺术品。1995年,乔布斯在接受获得计算机世界史密森尼奖的“口述历史计划”(Computerworld Smithsonian Awards Program Oral History Project)采访时,曾说过:“我认为,艺术性就是洞察别人只看到表面的东西。”乔布斯在提到苹果早期的老员工时说,他们的目标是:以一种前无古人的思路,把事物整合到一起,并且找到合适的方法,把这种思路传递给其他缺乏洞见的人,使其能借助洞见之力,从特定角度认识事物或做到某件事。如果对这些人略多一点研究,你就会发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段特殊时期里,计算机领域最优秀的人才都应该成为诗人、作家或音乐家。他们几乎全是音乐家,其中很多还是诗人。他们进入计算机领域,是因为这个领域非常引人注目,是个全新的领域,是展现自身天才创意的全新媒介。这些人投入其中的激情,与诗人或画家投入作品的激情不相上下。

过去,乔布斯把电脑设计师(甚至纸盒设计师)与艺术家相提并论,这似乎有点狂妄自大。如果是其他公司,这似乎是有点做作,甚至有些琐碎的话题。然而,当精心制造小物件成了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当这导致了消费者疯狂抢购产品,当该公司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电子消费品的艺术性就上升到了新高度。

苹果是与众不同的,苹果制造产品的方式也总是那么卓尔不群。无论乔布斯是在描述典型的苹果早期员工,还是在谈论自己,他们最初都想将自己塑造成“反叛者”。众所周知,乔布斯在麦金塔团队所在的大楼前悬挂着一面骷髅海盗旗。从一开始,苹果就和计算机领域的其他公司不同。苹果的精神是“独一无二”,关注细节正是这种精神的一部分。

计算机产业是标准化的产业。IBM个人电脑的“克隆”曾是该产业的重大创新。当时,苹果制造的还是超级电脑。当时,苹果还不是全民偶像,只是细分市场的主导者。若干年后,当惠普频频遭遇危机时,一位硅谷高管曾反思,为什么最出色的苹果高管也无法让惠普摆脱困境。这位高管说:“当乔布斯重返苹果时,虽然苹果员工士气低落,但制造伟大产品的企业文化还在。可是,惠普多年来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文化,也没有领导者。”

大多数苹果产品的诞生,仅仅源于苹果公司想制造它们的欲望,没有小组讨论,没有市场调查,没有竞品分析,甚至不愿意“伸出一根手指来测测顾客需求的风向”——这是乔布斯多年来最喜欢的比喻之一。“刚创立苹果公司时,我们制造了第一台电脑,纯粹是因为我们想造一台电脑。” 20世纪80年代初,迈克尔·莫里茨写《小王国》时,乔布斯曾这样告诉他。这也是乔布斯数十年来不断重复的一句话。25年后,乔布斯说:“我们确实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们始终是为自己做产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