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2013:关键问题》中国经济如何打破减速魔咒(2)

中国2013:关键问题 作者:胡舒立


对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来说,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就是探索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源泉。重农学派认为是土地,但是,土地会遇到肥力递减和报酬递减。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一些国家带来先天禀赋,但是也会遇到诸如“荷兰病”一类的“资源诅咒”。资本作为一种可再生投入要素,长期为增长理论所青睐,但是,资本报酬递减规律也否定其作为经济增长可持续源泉的地位。劳动力丰富固然可以延缓资本报酬递减现象过早发生,但是,这种人口红利终究是有限的,随着人口转变阶段的变化,必然将消失。归根结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是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可持续源泉。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两种方式。一是提高资本-劳动比率。物质资本的投入快于劳动力的投入,从而企业和产业的资本构成提高,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实中,这表现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购买更多的机器来替代劳动者。但是,提高资本-劳动比率是有限度的,可能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现象的困扰。所谓资本报酬递减,是指在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设备后,工艺过程效率反而下降,包括人与设备的协调程度降低等情形。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各种要素的使用效率而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这个劳动生产率提高源泉可以抵消资本报酬递减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可持续的,是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引擎。在人口红利消失或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增加资本投入时,要求设备本身也包含技术进步,要求操作者素质的提高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以释放出更多的微观效率。另一方面,这些因素也要通过企业的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作用。

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到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转变。从国际上看,国家贫富差别主要缘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别,而那些曾经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其终究陷入低速增长或停滞的主要原因,也是全要素生产率停滞不前。例如,前述关于在人均GDP达到17000美元左右时经济体开始减速的研究就发现,85%的减速可以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来解释。对于那些经历过人口红利期的经济体而言,抚养比停止下降就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如果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未能及时跟进,减速乃至停滞就在所难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