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2013:关键问题》中国经济如何打破减速魔咒(5)

中国2013:关键问题 作者:胡舒立


这意味着,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总规模和庞大份额,它不会是全球劳动力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劳动力价格的决定者。也可以说,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虽然因劳动力成本提高而有所削弱,但短期内尚没有足够大的竞争者,可以替代中国的地位。这给予我们一定的时间,推动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第二个有助于产业在区域间转移的因素是,我们可以预期在一定时期内,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将继续低于东部地区。随着“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工资在东、中、西三类地区之间出现了趋同的趋势。2003年,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仅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74%,而2009年这个比例提高到96%。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预期,沿海地区工资上涨速度会逐步快于中西部地区。因为从目前劳动争议案件总数量和发生率看,东部地区占压倒性多数。例如,目前全国立案的劳动争议有72%发生在东部地区,这里的劳动争议发生率,即每一千个职工对应的劳动争议案件数为5.2,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5和2.0。由于劳动争议的主题是工资,这就意味着东部地区的现行工资水平更加不能使工人满意,而为了吸引劳动者,工资的继续快速上涨是可以预期的。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现行工资水平,对本地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仍然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在他们被动员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情况下,工资的提高可能会相对平滑。这样,我们从地区工资差异以及潜在的劳动力供给角度,看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巨大空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