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乳业营销第1书》第二章 格局已定——区域为王(6)

乳业营销第1书 作者:侯军伟


在中国乳业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是低温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基本都是区域型乳品企业生产的,但由于包装材料的限制,这些产品的保质期太短了。在以利乐为首的包装材料供应商的大力推广下,以蒙牛为首的基地型乳品企业发展迅速,关键因素就是产品的保质期更长、运输距离更远。当然,蒙牛的崛起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通过主流的广告媒体进行大力度的空中宣传,同时在终端开展多种多样的推广活动。2005年,蒙牛借助“超级女声”这样的大型选秀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还缩小了与伊利的销售额差距。2006年,蒙牛一举超越伊利,成为国内乳业的冠军。

在基地型乳品企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与之相反的是城市型乳品企业的节节败退。原因如下:

(1)没有抓住当年常温奶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因为在常温奶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地教育消费者。由于常温产品的花色品种多达数十种、口感好,刚刚有饮奶意识的消费者并不能识别产品营养价值高低,在这种情况下,常温产品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迅速超越城市型乳品企业,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2)大部分城市型乳品企业在新鲜奶市场教育方面明显落后。大多数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常温奶(纯牛奶)和新鲜巴氏奶的区别,企业的消费者教育工作做得不深入,让常温奶企业抓住了绝佳的时机。

当然,在乳业黄金十年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的相关标准也不健全,无论是常温产品还是低温产品,企业都使用新鲜奶标识,消费者很难辨别,只能看谁的广告多、谁的推广力度大,就购买谁的产品。

当然,常低温产品之间的战争,不仅仅是企业间的战争,在国家相关的行业部门中也引起极大的争议。中国奶业协会力挺巴氏奶,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力挺常温奶,行业相关专家也都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但这些都不能够阻挡常温奶攻城掠地和缓解城市型乳品企业的衰退步伐。据统计,当前中国乳品市场的产品结构和20年前恰恰相反,目前市场上80%以上的产品都是常温产品,低温巴氏奶只占不到20%的份额。

而从国外乳品行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城市型乳品企业是主流,产品绝大多数是低温巴氏奶,并且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