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外传奇》破冰之举,拯救蓝婴(24)

心外传奇 作者:李清晨


就这样,经过长达近二十年的辛勤工作,解决了无数的细节问题,吉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终于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大大地改进了。1949年到1952年之间,实验动物的死亡率已经由80%下降至10%——这已是当时最好的实验结果了。吉本计划的第一个阶段——在实验动物身上实现体外循环,至此已基本达到目的。基于这些成功的实验结果,吉本开始考虑将实验推进到第二阶段——进行人体试验。

如果将这一阶段吉本的成果与同一时期的比奇洛和刘易斯相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时间限制方面吉本的心肺机明显占优,但在动物的存活率方面双方只能打个平手。毕竟10%的实验动物死亡率还远说不上安全,而且,这些还是健康动物,同样的措施应用到一个病人身上,将是什么结果呢?在这个时候要进行人体试验,我们真的不免要为吉本和病人都捏一把汗。

这时的吉本事实上已经不再孤独了,他阶段性的成功已经吸引了少数学者的注意,在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也有些人已经开始研制自己的心肺机了。当时明尼苏达大学的克拉伦斯·丹尼斯教授(Clarence Dennis,1909—2005)就是其中的一位。初次相遇时,吉本曾热情地拥抱他,并自嘲地说:“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不认为我只是一个做白日梦的家伙。”

最早开始尝试用心肺机做人体心脏手术的,正是明尼苏达大学的丹尼斯教授而非吉本。1951年4月7日,丹尼斯试图在体外循环下修补一个病人的房间隔缺损。当他将病人与心肺机连接成功,并打开病人心脏的右心房时,却发现,这个心脏畸形根本不是简单的房间隔缺损,而是更复杂的房室管畸形。前者仅需要修补房间隔的缺损,而后者则需要修补二尖瓣、三尖瓣、房间隔与室间隔,这种不期而遇的突然变故让丹尼斯措手不及。诊断失误导致病例选择不当,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他当然没有能力正确处置,只修补了最大的一处缺损,但这颗心脏却再也没能跳动起来。大风刮倒帅字旗,丹尼斯出师不利。随后进行的第二例手术,虽然诊断无误,却由于出现了空气栓塞,病人也死在了手术台上。丹尼斯一败再败。

身处同一战壕的战友已经初尝败绩,等待吉本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