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遗失的智慧》他们为什么那样做(3)

遗失的智慧:除了抱怨制度,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者:(美)巴里·施瓦茨


亚里士多德认为,经过适当训练和调节的情感是实践智慧的本质:我们可以体验到恐惧、信任、欲望、愤怒、怜悯,不过常常是每种快乐和痛苦要么太多,要么太少,而太多和太少都不相宜。但在适当的时机,对待适当的对象,针对适当的人,出于适当的理由,以适当的方式体验到这一切,这就是中庸之道,即美德的标志。

审时度势,清楚具体情况下和具体条件下的相关之事,想象出他人的所想、所感,找到各种选项并想象出结果,所有这些技巧都是感知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这种感知,我们才能识别出某一具体情境的唯一性。这一感知是“规则与具体反应、普遍观念与个案之间的亲切交谈,交谈中普遍清楚地表达了特殊,而普遍也因此得到了升华”。

实践智慧要求的不单单是感知他人的技巧,还要求自我感知能力——自我评价动机,承认失败,清楚哪些已做、哪些未做以及个中原因。从卢克身上我们可以一窥这种自我省视的重要性。“我想反驳,打算跟他争论一番。但不知怎么的,有些东西触动了我。我说:‘对不起,我这就打扫。 ’”但当我们也这样被冤枉时,要做到这种自我省视却并不容易,尤其当我们本身有错时就更难了。自我批评往往是一种痛苦的斗争,我们需要勇气才能客观、公正地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职责。卢克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医院清洁工,福勒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他们都要具备发现自己缺点的能力,这样下一次才能做得更好。

卢克和福勒法官帮助我们了解了实践智慧的某些关键特征,总结如下:

1.明智之人清楚行动的正确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要做出正确之举——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2.明智之人清楚如何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处于冲突中的目标,阐释规则和原则。

3.明智之人具有感知力,懂得如何解读社会背景,并清楚如何超越规则非黑即白的约束,看到灰色地带。

4.明智之人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种换位思考使明智之人可以感受对他人的共情,并做出符合客户需要的决策。

5.明智之人懂得如何使情感成为理智的盟军,依靠情感发现相应的信号,并据此形成判断。他能以感觉或直觉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并当机立断采取行动。他的情感和直觉都受过良好的训练。

6.明智之人是经验丰富的人。实践智慧是一项技术,精于此道者都受过以往经历的训练。亚里士多德说,人们只有通过做勇敢之事才能学会勇敢,诚实、正义、忠诚、关心、倾听和规劝亦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