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克力之战》中国市场真正的竞争时代开始了(1)

巧克力之战 作者:(美)劳伦斯·艾伦


1978 年,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开始推行发展实用型经济的规划。此时,他面临着重建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人民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经济倒退和发展停滞。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损失了大约2 000 万条生命,20 世纪50 年代的多数时间相对稳定,中国得到了一个短暂喘息的机会。但很快,整个国家就陷入接踵而来的三场灾难之中,这三场灾难在中国几代人身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第一场灾难是“大跃进”运动(1958—1960 年),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对两个经济部门全面通管。“大跃进”的基本做法就是将社会重新组合成一个个公社,让每一个公社从钢铁制造到粮食生产都能自给自足。然而,这种巨大的努力却混乱不堪,效率低下。中国的工业几乎没能创造什么价值,而强加给农民的那些未经实践证明的激进农业技术,反而导致农业产量直线下跌。最终,这些经济和社会稀奇古怪的试验所获得的零星收获也被挥霍殆尽。

第二场灾难是中国的“大饥荒”(1958—1961 年)。“大跃进”期间中国工农业的全面试验加上极端恶劣的天气状况,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大饥荒到来了。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之一。对大饥荒中饿死人数的估值变化很大,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三年期间的死亡人数就在中国政府估算的1 500 万到各种机构独立估算的4 000 万人之间。

最后一场大灾难就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1966 年,在声势浩大的宣传号召中,中国青年一代上山下乡。毛泽东思想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在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期,出现了全国规模的社会、文化破坏活动,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恐慌、骚乱和痛苦。

在20 世纪70 年代末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国力极度衰弱,当时的农业是个烂摊子,工业也因为管理不当和效率低下,大部分技术都已经陈旧过时,人们被折磨得伤痕累累。中央控制的计划经济彻底失败了,需要之后耗费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商业法律体系。同样,要改变多数中国人除了勉强糊口不敢奢望其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也要耗费几十年的时间。邓小平和社会改革者所面临的任务艰巨得令人畏惧。

邓小平首创的第一个政策“四个现代化”,就是将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都推进到20 世纪。不过,当时距离苏联解体还有十几年,中国是第一个尝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将教条式的计划经济转变成邓小平预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尽管邓小平具有远见卓识,但是也许他也没有预见到,中国会发展到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程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