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时代脉动:当代中国时尚》“中西混搭”风(4)

时代脉动:当代中国时尚 作者:刘德斌


1987年北京第一家肯德基开店时,天降大雪,前门大街上的三层小楼灯火通明,虽然气温很低,但是肯德基里的气氛却火热到爆棚。有人在雪中排队两个小时,只为了尝尝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和面包的味道;还有许多小孩子带走了食物的包装盒,向其他小朋友炫耀。很快,满头白发和留着山羊胡子的山德士上校,凭借着当时从未有过的美味炸鸡,迅速打开了中国的快餐市场。

肯德基的成功让其他洋快餐也跃跃欲试起来,很快,1990年必胜客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店,1992年,北京王府井出现了当时世界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日交易人次超过一万人。随后的几年间,洋快餐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多品牌在中国的分店迅速超过千家。洋快餐红极一时,甚至有新人选择在肯德基的餐厅举办婚礼。

当青少年开始以吃肯德基表达自己紧跟时尚潮流时,中式快餐也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

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曾提出疑问: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关于人生和哲学的选择性问题。对于早些年前那些需要快速解决餐饭的人们来说,这倒不存在选择,洋快餐是唯一的答案,或者说选择只能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或是必胜客”。现如今人们开始考虑“吃汉堡还是来一屉生煎?”“是来一块比萨饼还是一张煎饼?”

中式快餐是中餐效仿洋快餐的一种本土化形式,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许多本土餐食改进自己的形式,结合方便、快捷的特点,形成了全新的中式快餐。

有名的“中式快餐”包括扬州炒饭、北京炸酱面、桂林米粉、山东煎饼、云南米线、四川麻辣烫、上海小笼包、清真烧麦等。最近有一则关于中式快餐的新闻很是吸引人的眼球: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在活动间隙特意来到极富老北京特色的鼓楼旁边的小吃店,品尝了地道的京味食品,其中,让他赞不绝口的便是老北京炸酱面。

中式快餐能够将市场份额从洋快餐手中夺回,很大程度上是赢在了早餐上。中式快餐的优势就是最传统的价格,几元钱就能买到豆浆油条或者煎蛋肉饼,洋快餐需要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不仅早餐如此,对于正餐来说,一盒饭加几样菜至多需要十几二十几元钱,到了洋快餐店,动辄就要几十元。

很多忙碌在都市生活中的人,往往不再单一选择汉堡、鸡块充饥,炒饭、面条、米线或者包子的点击率越来越高,正如一位网友说:“现在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比萨饼,而是山东煎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