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我们需要朋友”(1)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当代世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面临着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位置重要,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对国际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成为世人所关注的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所谓“一边倒”,就是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同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一道,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进行紧张的斗争。其中“一边倒”成为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战略方针。虽然这一战略选择并不完美,但在当时确实是符合实际的战略选择。

“我们需要朋友”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此行的最突出成果是中苏两国之间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谈到“我们是处在一种什么情况之下来订这个条约”时,毛泽东明确地表示:“我们打胜了国内的反动派。但是世界上还有反动派,就是我们国外的帝国主义……我们需要有朋友……帝国主义者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

在结交苏联这个朋友的道路上,中国历尽曲折。从1947年开始,毛泽东曾经五次提出要出访苏联,但是都遭到苏联的婉转拒绝。直到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两个月后,毛泽东主席才应邀出访苏联,其名义是庆祝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的70岁生日,更主要的是要把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俗话说,好事多磨。毛泽东的出访之路充满危机。毛泽东的这次出访乘坐的是火车,这列火车本来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设施十分齐全,但是蒋介石一次都没有享用过就被人民解放军给缴获了。在毛泽东的出访之路上,这趟列车经受了两次考验,先是,险些遭到了蒋介石埋伏在大陆的特务的破坏,在毛泽东专列从北京出发之前,在北京和天津的铁轨附近,发现了足以炸毁整个列车的炸药,由于发现及时,有惊无险。随即,列车在驶出山海关之后,由于天气寒冷,火车内的暖气管道被冻裂了。火车行驶到满洲里之后,毛泽东换乘了苏联的列车。经过十天的路上颠簸,毛泽东终于抵达了苏联首都莫斯科。一直到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一共对苏联进行了长达89天的访问,这是历史上中国领导人时间最长的一次出国访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