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跨过鸭绿江之前(1)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朝鲜战争的爆发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爆发的最重要的一场局部战争,它标志着冷战正式从欧洲扩展到东亚地区。对于中国而言,它更是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战争。中国之所以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也是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决定的。

说到中国的抗美援朝,当然首先要从朝鲜战争的爆发讲起。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在历史上就成为大国纷争的对象。正因为朝鲜半岛的重要性,早在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出于不同的考虑,对朝鲜都给予特殊的关注,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大国会议上,两国达成了战后托管朝鲜的非正式谅解。

然而,战争的进程总是出人意料。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很快在东北境内击溃了关东军,迅速向朝鲜半岛挺进。在苏联红军进展顺利的情况下,美国国务院为了防止朝鲜半岛被苏联独吞,在1945年8月10日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了包括朝鲜在内的接受日本受降的问题,并基本敲定了以北纬38度线为界把朝鲜划分为两个受降区,因为这条线大体把朝鲜半岛划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美国的提议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于是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占领区的分界线。“三八线”的提出不是突发奇想的产物,该线是指北纬38度线,从自然地理的意义来说,该线大致能够把朝鲜半岛一分为二。从政治角度说,该线曾在历史上有过一定意义。在近代,日本和沙皇俄国曾经多次企图利用这条线对朝鲜半岛进行“均分”,但是没有得逞。而日本部署在朝鲜的军队也以这条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北部归关东军指挥,南部归大本营所辖。

在分区占领朝鲜之后,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中对朝鲜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由于美苏冷战的爆发,美苏在朝鲜问题上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商与合作。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美苏在各自的占领区内帮助建立政权,加之朝鲜内部政治力量的分化,使得建立统一朝鲜政府的计划难以实现,朝鲜半岛最终走向分裂。1948年8月15日,朝鲜南方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得到美国的支持与承认。1948年9月9日,朝鲜北方成立了以金日成为主席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美从朝鲜撤军后,朝鲜南北关系更加恶化,朝鲜和韩国都声称自己是朝鲜的唯一合法的正统政府,李承晚政权自认得到联合国的承认,因此其领土范围应该包括朝鲜北部;而金日成则宣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依据半岛上所有政党和社会团体参加的会议成立的,是中央政府。为了争夺正统地位,双方都以推翻对方、实现统一为目标。政治上的对峙导致军事上的冲突。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三八线附近的冲突接连不断。

三八线附近的小规模冲突最终演化为冷战中的第一场惨烈热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由于朝鲜问题的特殊性与敏感性,朝鲜民族的这一内部纷争迅速引起了大国的介入,从而使得这场战争迅速演化成为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与争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