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分裂(2)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中苏关系破裂的导火索是涉及到中国国家利益的两大事件,即著名的长波电台事件和联合舰队事件。

长波电台事件起源于1957年,这一年苏联成功地研制出核潜艇,为了保证核潜艇在远洋作战中的应用,苏联希望在印度和中国建立长波电台。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致电中国,表示要在华南地区与中国共建长波电台,建成后由中苏两国共同使用,该建议被中国婉转拒绝。中国表示愿意自建,请苏联给予技术上的援助,然而苏联政府继续坚持己见,并表示在电台建成之后,70%归苏联管理使用。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强烈反感,他指出:“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却只有三分使用权,这比袁世凯的卖国条约还厉害!”。中国政府再次拒绝了合建的建议。但是苏联并不甘心,为此赫鲁晓夫在7月份专门率领代表团秘密访华,毛泽东认为这是对中国民族尊严和主权的侮辱,赫鲁晓夫最后无功而返。在中国的坚持下,8月3日,中苏两国签订了《关于建设超长波电台和收信中心问题的协定》,超长波电台建设由中国负责,主权归中国所有,苏联负责技术援助和指导,苏联如果需要使用中国的超长波电台需要另外谈判。在最初研制超长波电台的时候,中国得到了苏联方面的援助,但是随着1960年苏联撤出专家,中国开始进行了独立自主的研制,并且最终在1965年获得成功。

联合舰队事件同样发生在1958年。1958年6月,周恩来向赫鲁晓夫表示希望苏联援助中国海军建设,并尽可能地提供建造新型战斗潜艇的技术资料。赫鲁晓夫既不想转让技术,还想利用中国沿太平洋的海岸线,因此决定与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在苏联驻华大使尤金(Eugene)向毛泽东表述了这一想法后,毛泽东非常生气,认为苏联是在搞“合作社”,认为这是一个关乎主权的政治问题,并强烈要求与赫鲁晓夫面谈。赫鲁晓夫在7月31日到达后,毛泽东表达了对建立联合舰队问题的强烈愤慨,并曾经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让他解释什么叫联合舰队,最后赫鲁晓夫为了找个台阶下,只好把全部责任推到尤金的头上。8月3日,赫鲁晓夫启程回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虽然这两件事情在当时没有马上导致中苏关系的彻底分裂,但确实在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心理上留下了阴影,成为导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的重要引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