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国风范》援建“坦赞铁路”的决策(1)

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 作者:刘德斌


决策的做出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是根据1967年9月5日中、坦、赞三国签订的协议共同修建的。建设费用来自于中国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它极大地改善了坦、赞两国的交通运输状况,也树立了中非人民友谊的丰碑。

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当时提供了9.88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五万人次。在铁路建设以及后来的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共有66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营,在铁路建成后,中国继续提供无息贷款,并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援助。

1965年2月17日,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Julius Kambarage Nyerere)访华,正式提出希望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愿望。在此之前,世界银行与苏联都先后拒绝援建坦赞铁路。因此,坦桑尼亚政府相关部门又与中方进行沟通,提出请中国援建的想法。

中国外交部经过研究,认为应该援建坦赞铁路,并上交请示报告。周恩来先后征询了对外经委主任方毅和铁道部部长吕正操的意见。方毅说,这条铁路就按国内的建设费用来说,少说也要十几亿人民币,像我们这样一个刚刚摆脱困境的国家,一下子拿出这么大数额去援外,恐怕国力吃不住。不如用这笔钱去援建一些中小型项目,可以帮助许多非洲国家建设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厂矿、场馆、商店等设施。

周恩来说,坦赞铁路对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来说,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还具有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意义。坦赞铁路一旦建成,它的影响不是若干个中小项目所能比拟的。

周恩来在外交部的请示报告上批示:为援助非洲新独立的国家和支持非洲民族解放斗争,如果尼雷尔总统访华时提出援建坦赞铁路问题,我意应同意。毛泽东、刘少奇均圈阅表示同意。

当时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打破美苏两国对中国的南北夹攻,广交朋友,特别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而坦桑尼亚对中国态度一直友好,尼雷尔总统为人正直,他计划开发南部地区,发展民族经济,对修建这条铁路决心较大。赞比亚总统卡翁达(Kenneth David Kaunda)对支持南部非洲解放斗争比较积极,对中国也比较友好。经过慎重考虑,中方决定批准援建坦赞铁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