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方智慧》先秦显学:儒家(3)

东方智慧:中国思想与思想家 作者:刘德斌


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最鲜明的主张就是统治者要施行“仁政”,要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再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能做到这些的统治者,将是无敌于天下的。孟子的名言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人民才是最重要的,国家、政权在其次,而君主则处在更次要的位置上。这是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据说,正是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惹怒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竟然下令,祭祀孔子时不再以孟子陪祭。

但总的看来,孟子是对中国后世影响非常大的儒家学者,被称为“亚圣”,意思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在后世,孟子常常和孔子相提并论,儒家思想因而也被称为“孔孟之道”。但在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孟子的影响力或许并不比另一位儒家学者荀子要高,因为古籍在提到他们二人时,常常并称“荀孟”,是将荀子列在前面的。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当时人尊称为“卿”,因为“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所以又称其为“孙卿”,战国时期八家之儒中的“孙氏之儒”,就是指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分支。

司马迁《史记》称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但我们却不清楚他具体是赵国哪里人,学者对此问题存在着分歧。大体说,荀子应出生在今山西省境内。

关于荀子的生平,我们知道的也不多。他曾经是齐国著名学术机构稷下学宫里最老资格的学者,曾三次担任祭酒。除在齐国讲学外,他也曾回过他的故乡赵国,曾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过军事问题。离开赵国后,荀子又曾去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和当时掌权的丞相范睢。但是,当时是兵家和法家思想盛行的年代,儒家思想在秦国也得不到重视,无奈之下,荀子只好又返回齐国讲学。由于受到诬陷,荀子被迫从齐国出走,投奔了楚国。楚国当时正在招徕人才,鉴于荀子的名望,就委任他为兰陵令,这可能是公元前255年的事情。荀子罢官后也一直住在兰陵(今山东兰陵),并开始著书立说,最后老死在兰陵。传世的著作有《荀子》。

同样作为儒家学者,在人性论问题上,荀子却与孟子大唱反调,提倡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性”,一是“伪”。“性”指的是人的本性,或者说天性,包含各种欲望,是恶的;“伪”指的是经过后天培养而形成的人性,这才是善的。从这里出发,荀子认为,统治者应该知道人的本性是恶的,因此才制定种种礼仪法度,来对人民进行教化,确立起以儒家的仁义思想为核心的习俗,才能使人改变天生的恶的本性而向善,这也就是所谓的“化性起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