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碰撞融合》西汉初通西方(1)

碰撞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作者:刘德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上帝位,从此开始了其长达54年的漫长统治。

经过前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帝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具备了对外探索的实力。汉武帝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败汉初以来一直称雄北方蒙古草原的匈奴人,他开始酝酿一场势将涉及整个东亚世界的战争。

为了寻找战略伙伴,由西方完成对匈奴帝国的战略包抄,汉武帝决定遣使西域,去联系曾与匈奴发生过数次大战,并于战败后西迁的大月氏人。

大月氏人可能是出自欧亚语系的一个游牧民族,也有学者猜测,他们可能是吐火罗人的一支。他们最初活动在中国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一带,匈奴兴起后,由于受到匈奴帝国的逼迫,他们迁往伊犁河、楚河流域,并从这里进一步西迁南进,驻牧于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当时,汉王朝的统治者们仅仅了解到,大月氏人曾与匈奴人作战,他们的王甚至都在战斗中被杀,匈奴单于用他的头骨制成酒器,大月氏人与匈奴人有着深仇大恨,可能会成为汉王朝进攻匈奴帝国的坚强盟友,但是,汉王朝的决策者们却连大月氏人撤到了何处都不甚了解。汉武帝要派出使者去寻找大月氏人,只知道应该向西方寻找,具体的地域却无法确定。

此外,还有一个摆在面前的困难,那就是出使大月氏的道路由匈奴控制着,要联络大月氏,必须穿越匈奴的统治区域,穿越匈奴腹地而不被发现,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联络大月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汉武帝也知道这件事的困难性和危险性,所以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选拔使臣。就这样,张骞作为应募者,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第一次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但是此时的月氏人在两年之前(即公元前140年),已经迁移到了中亚的索格底亚那,而且张骞的时运也是极为不佳,就在其离开中原大地后不久就被匈奴人抓住了,这一关就是10年的光景!可喜的是,张骞最后逃离了虎口,并到达了中亚的费尔干纳(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最后,张骞也到达了其目的地——月氏国,但是令他失望的是,此时的月氏国已经由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行国”,转变为以农业兴邦的定居国家。由于习惯了稳定安逸的生活,他们已经不愿意再回到他们的故乡并与匈奴人决战了,张骞只能失望而归。

在返回途中,张骞再一次身陷囹圄,最终于公元前126年返回中国。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但13年后归来时,只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虽然张骞此次出使西域的本来目的没有达成,但是其对西域各国的了解则为以后中国与西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