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碰撞融合》西汉初通西方(4)

碰撞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作者:刘德斌


亚历山大死后,其庞大的帝国迅速瓦解分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塞琉古王国(Seleucids,公元前312—前64年)、托勒密王国(公元前305—前30年)和马其顿希腊王国。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王国,疆域包括伊朗高原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即大夏),与中国最为接近。公元前250年,大夏和帕提亚(Parthia,即安息)两地反叛,随后阿萨息斯(Arsaces)建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公元226年),狄奥多德(Diodotus)建独立的大夏王朝(公元前256—公元1年)。就这样,当时统治世界的几大帝国都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为东西方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大夏国建立之后不久,因受匈奴压迫而西迁的大月氏人就来到了这一地区,并且征服了当地民族,取代了原大夏国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派张骞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虽未成功,但两者之间也应该建立了一定的联系。西汉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记载:征和三年(前90年),月氏国遣使献香料。东晋王嘉的《拾遗记》记载: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大月氏贡双头鸟。这两本书虽然都是志怪小说集,历史学家们并不把它们当成信史,但是,这些记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两国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交流。百余年之后,大月氏内的贵霜部逐渐强大,并于公元1年左右建立了贵霜帝国,影响着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月氏控制着西亚、南亚、欧洲进入中国的咽喉地带,西方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是通过月氏这一媒介与中国间接接触。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曾派遣副使到达过安息帝国。据《史记》记载,汉使初到安息时,安息国王命2万骑兵迎于东界,随后过数十城才到安息帝国的王城。待汉使归来时,安息国王遣使来汉土观光,时间当为公元前105、106年左右。安息使者献大鸟卵和黎幻人。唐代史书中记载,黎幻人“眉头皱缩,鼻子高耸,头发蓬乱,胡须蜷曲”,由此推测,当为印欧人种无疑。而当时西方罗马帝国之人以幻人(汉代对魔术师的称呼)著称,他们能口中吐火、自缚自解等,在中国很受欢迎。所以,安息所献的幻人当为罗马人。

在遥远的地中海沿岸,有一个庞大的帝国,那就是古代罗马,也就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大秦。此时的罗马正处于共和制历史时期。安息帝国境内的幻人很有可能是罗马战俘。

公元前97年,罗马优秀的将军苏拉挺进幼发拉底河,并以此为界,形成了罗马与帕提亚的疆界。公元前64年,罗马另一位著名的将军庞培灭掉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国王向罗马派出使节,请求结盟,结果使臣受到了苏拉的羞辱,帕提亚国王勃然大怒,竟然杀死了自己派出的使臣。在此后的几年里,帕提亚国内发生了几次动乱,严重削弱了帕提亚政权,双方保持了几年的和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