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红利》走向消费大国的转型与改革(26)

改革红利 作者:迟福林


二、将消费主导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李克强副总理也一再强调,“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性调整”。我国已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的巨大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所以,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将消费主导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1.制定国家促进消费战略规划

(1)把提高消费率作为政府的约束性指标。早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就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国家“十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居民消费率要提高到50%”的目标。实际情况是,这些年消费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降至历史最低点。为使提高消费率的战略目标在政府层面落到实处,建议将消费率与服务业比重、就业率等指标一样,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改变GDP政绩观,扭转消费率持续下降的趋势。

——消费率是一个综合指标,既反映了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进程,也反映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等进程。与GDP和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相比,更能够体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将消费率作为政府工作的硬指标。

——提高消费率需要推进系统性改革,需要推进深度的政策调整,涉及到政府方方面面的工作。与GDP和人均GDP指标相比,消费率更能够体现出政府的工作成效和能力。为此,应当把消费率纳入各级政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赋予较大权重,并作为官员任用选拔的重要参考。

——通过加大对消费率指标的考核力度,遏制比较盛行的增长主义倾向,倒逼地方政府推进扩大消费的相关改革,把地方政府的主要关注点从过多地关注GDP转向更多地关注公共服务等领域。

(2)把释放消费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011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2012年5月增速回落到13.8%,增速回落了4.3个百分点。因此,当前宏观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投资增速的下降,而是消费增速的明显下降。这个下降与我国潜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既要兼顾短期的稳定投资,更要着眼于中长期的扩大消费,明确把扩大消费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为此,应把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纳入宏观调控的目标导向中,调整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废除抑制消费的不合理政策因素;制定中长期需求管理政策,推进消费主导的相关改革。

(3)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拓展内需增长的新空间。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3%,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人均收入与我国接近的周边国家(60%)。因此,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在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随着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也将带动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这既是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和挖掘消费潜力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确立公平与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改革发展由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导向的转变,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导向的转变,以此为基础建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