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硅谷之光》晶体管的诞生——硅谷之所以叫“硅”谷(1)

硅谷之光 作者:(美)大卫·卡普兰


晶体管的诞生——硅谷之所以叫“硅”谷

在离联邦电报公司和惠普位于阿迪森大街367号的车库只有几条街的地方,有一栋宏伟壮丽的维多利亚式建筑,肖克利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成功的英国工程师,到美国淘金之后又回到伦敦的老家,肖克利于1910年在家乡出生。在他3岁时,他们一家搬到了帕洛阿尔托,他的母亲也去了斯坦福大学读书。肖克利小时候是个特别难缠的家伙,有时非常淘气。

父母亲通常是他发脾气的对象,但他们发现肖克利是个非常特别的孩子,也很清楚公立学校无法教育好他。父母原本尝试在家里给他上课,后来还是决定把他送到帕洛阿尔托的军校。在那里,年少的肖克利第一次接触到收音机,还有当时其他一些新鲜的科技产品。肖克利在搬到洛杉矶后就读于好莱坞高中,然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即使在青少年时代,他的高智商和傲慢态度就已经显露无遗。他在1928年就读大学时的论文里写道:“我们处在一个非常机械化的时代。我们可以飞速旅行,也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打击敌人,而这一切,都是完全仰赖机械发明的帮助。”他说得没错。当然,他后来也协助发明了一项几乎可以改变世界的个人专利。

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26岁的肖克利加入了贝尔电话实验室,也就是著名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在1925年创办的研究机构。肖克利是他们在大萧条年代解冻后聘请的第一位科学家。为了能够使自身的服务更加稳定,AT&T需要一种比真空管更好的设备来加强网络中的电流。虽然真空管非常有开创性,但它们实在是太笨重、太脆弱、温度太高、太容易烧坏了。贝尔实验室当时正在组织一个由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准备研发真空管未来可能的替代品。肖克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导完美国海军的反潜研究后,成为了这个团队的领导人。团队主要关注半导体——一种看起来与同类元素硅(绝缘体)和锗(导体)相像的透明物质。而肖克利本人在半导体领域中也奉献了毕生最大的努力。肖克利很爱成为公司里的焦点人物,非常享受类似攀登实验室餐厅石墙这样的举动,由此引来别人的关注。即便没有那种令人讨厌的个性,单单就他那四处张望的眼神和大脑袋,也足以让他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了。在他众多的天赋里,也包括了简化科学的能力。比如说,当有人要求他解释放大率时,他的回答是:“如果你把一捆干草绑在一头驴子的尾巴上,接着将其点燃,然后将你点燃干草所使的力量,与那头驴子在屁股着火之后所使出的力量相比较,你对放大率的概念就会很清楚了。”尽管很喜欢挑战自己的大脑,肖克利也希望能够偶尔退到幕后作研究。他从不隐瞒自己想要有一天赚进100万美元,梦想换掉每天开着去上班的黑色名爵敞篷车。肖克利一生中尝试了各种方法来解决半导体的难题——促成电子在实心半导体内按指定的路线流动,但他对硅的实验却从未成功过,最终他转向了其他电晶体的研究,并且将项目交给了两个年轻的研究者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和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