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硅谷之光》仙童败落开启英特尔芯片之门(3)

硅谷之光 作者:(美)大卫·卡普兰


诺伊斯和摩尔很快发现他们的新公司需要一个更酷的名字,可他们都不擅长这方面的事情。摩尔的建议是“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其中两个单词的第一个音节组合起来代表的是“聪明”(Intelligent)。问题是,除了像他们这样的“聪明人”之外,别人却未必能够理解此中深意。最后,诺伊斯将“Intelligent”大大缩短。因此,英特尔(Intel)——市场上最新的一家芯片制造商就这样诞生了。1968年7月,诺伊斯和摩尔在山景城仙童半导体总部附近挂起了这块新招牌。这个标识现在成了无人不知、无所不在的蓝色小写的“intel”,其中字母“e”下沉,主要是为了强调集成电子的双关语,以及暗示晶体管将以指数增长的性质。

后来洛克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诺伊斯为首席执行官,摩尔则是诺伊斯的副手。一家本地报社为他们撰写了一篇详细的报道,详细到连两位创始人的住址都注明了。但高科技公司当时正在快速失去原本小城市的特色,仙童半导体的市场专家杰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喜欢炫耀,他甚至指出,硅谷地区任何搞计算机的人,都可以在不用转换停车场的情况下就跳槽到新公司。另外,对老板的不忠诚也成为硅谷最大的特点之一。

主要因为仙童半导体与他们的“仙孙”们,硅谷才得以不断地扩张。英特尔这家意外诞生的新公司日后成为湾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工业产业巨头。就像仙童一样,如果没有肖克利的无能,英特尔可能永远都无法成为现实。英特尔和苹果同时成为第一批面向大众市场的公司,眼看着它们突飞猛进的成长以及爆发性的赢利,企业家和投资人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期望值。英特尔的兴起更成了日后另一家公司诞生的关键——创立于1975年的微软。

后来一位名叫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的32岁匈牙利人加入了诺伊斯和摩尔所在的英特尔高管团队,此人独特的个性不但影响了新公司,还影响了诺伊斯和摩尔。格鲁夫视自己为公司创始人之一,并且非常痛恨不清不楚的账目——不过英特尔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他的个人财富远远不及摩尔的事实也让他感到很伤自尊——他在1999年时的财产差不多是近5亿美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