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硅谷之光》英特尔:芯片进化带来千万财富(1)

硅谷之光 作者:(美)大卫·卡普兰


英特尔:芯片进化带来千万财富

虽然缺乏明确的商业计划,但英特尔的创始人清楚地了解仙童的前车之鉴,所以绝对不能重蹈覆辙。要在电子行业赚钱的关键在于,不是要成为现有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公司,而是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并且垄断它!诺伊斯和摩尔发现大型计算机正在成为企业的需求主流。当时的电脑,尽管中央处理器等逻辑部件用的是半导体器件,但存储是用五花八门的其他器件构成的,不方便存储信息。为了能够变得更有用,计算机的内存必须变得更快、更容易获取。集成电路当时控制的是计算机的智能,但还没有人知道如何将之应用在内存方面。诺伊斯和摩尔当时想要做的,是制造出第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在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之后,他们对于存储器功能的提升,将媲美晶体管对电流的影响。

1969年春天,英特尔生产出了其第一款存储芯片。这一粗糙而又简单的产品所拥有的记忆能力,虽然更像跳蚤而不像大象,但给现有的半导体制造商发出了信号:诺伊斯和摩尔又来了!几年之内,英特尔就推出了一款功能强大很多的芯片——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1103”,半导体存储系统的第一款商用设备。尽管相比下一项发明,“1103”很快就成了历史。但英特尔可没忘记,外面还有一个逻辑集成电路的市场。

公司里编为12号的员工是一个名叫马尔西安·“泰德”·霍夫(Marcian E.“Ted”Hoff)的工程博士,他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又因电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了西屋科学奖。1969年夏天,一家名为Busicom的日本商用机器生产商要求英特尔协助生产给台式计算机使用的复杂逻辑线路。诺伊斯的传奇性此时已传到亚洲,并且当时也没有任何日本工程师能够设计出Busicom想要的产品。为了能够处理类似计算和打印这些不同的功能,每台计算机都必须至少有十几种部件。32岁的霍夫当时正在负责Busicom的项目,他很快就发现计划中的计算机非常复杂,并且无法以合理的价位制造出来。作为备选方案,他推理说,不如将计算机内不同功能的芯片都集成到一片上。他后来在1971年开发出了第一款集成芯片的雏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