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惊人的相似: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己(10)

自动对焦:当代摄影中的自拍照 作者:(英)苏珊·布赖特


这些作品大部分影射了个人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这在非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中尤为明显,他们通过对自我的描绘来表现转型中的国家,而国族身份的转变、国家未来局势的动荡同样会影响艺术家的个人认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越来越多来自南美、中东和中国的艺术家通过各种展览、出版物和拍卖会而打入了西方艺术市场。随着疆界的扩大,欧洲同样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苏联的解体却使俄罗斯的国土面积缩小。全球权力中心的转移,加之印度、巴西和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意味,着21 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除此之外,近来在中东发生的政治事件使这块土地备受西方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出现在展览和评论文章中。

随着非西方艺术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带有政治意味的艺术作品数量猛增,艺术家回归纪录片的方式进行创作和实践,个人观点带有更强的政治性,如同20 世纪70 年代。身体再次成为创作的重要媒介,特别是王卫 (1972 ~ )、周哮虎(1960 ~ )、宋冬(1966 ~ )、马六明(1969 ~ )、荣荣(1968 ~ )、邱志杰(1969 ~ )、黄岩(1966 ~ )、张洹和李暐(1970 ~ )等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他们将行为表演与摄影相结合去创作具有挑战意味的自拍照片。

也可以说,艺术家在摄影实践中对自我进行描绘是出于回归某种共情(empathy)和新的人文精神的需要。一些受到贝歇夫妇(Berndand Hilla Becher)创立的贝歇学派(Becher School)影响的艺术家,如安德烈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1955 ~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 ,1958 ~ )、托马斯· 施特鲁特(Thomas Struth,1958 ~ )和坎迪达·霍夫(Candida Hofer,1944 ~ )的摄影作品看上去冷静、客观且缺乏情感的流露。同样,格利高里·克鲁德逊(GregoryCrewdson,1962 ~ )和安娜·卡斯克尔(Anna Gaskell,1969 ~ ),这两位在上世纪90 年代艺术摄影领域占有极重要地位的艺术家所创作的摆拍照片,也给观者一种难以接近甚至是冰冷的感觉。更多崇尚DIY 美学的年轻一代艺术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更加个人化。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回到更为自发而即刻的影像世界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自我“放回”影像(即回到自拍)。

惊人的相似

身份认同问题——无论是民族的、性别的、种族的、个人的还是艺术的——都是本书中所有摄影作品的核心所在。书中选用实例是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摄影自拍出现的原因以及当代摄影自拍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本书并非调查报告,而是以当代自拍摄影中的五个重要主题为索引,对那些长久以来在自拍领域进行实践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探究。本书所选的主题——自传、身体、角色扮演、影棚与相簿、行为表演——可以让读者领略到不同的拍摄风格,从这些风格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们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目的有时是一致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